唐代宝船的海上丝路系列⑤
- 登载于 中国万象
巩县窑的绿彩与青花
“黑石号”上,有近200件白釉绿彩瓷,赏心悦目,魅力独具,以烧造唐三彩著称的河南巩县窑(又称巩义窑)果然出手不凡。犹如沙漠中的绿洲,绿色特别吸引大食人(唐宋对阿拉伯人的称呼)。绿白相间、清爽明丽的瓷器,更是他们的心头所爱。类似巩县窑的瓷器曾在阿拔斯王朝各处(例如萨玛拉、西拉夫和尼沙布尔)被发现。
还是欣赏佳作吧!
1. 虎柄龙嘴 栩栩如生
趴在壶颈喇叭口往下看的动物造型,有人说是小老虎,也有人说是幼狮,博物馆干脆泛称其为“猫科动物”。总之,有喜感、超可爱就对了。此白釉绿彩壶是唐沉船宝藏中颇为上镜的“明星”。
2. 奇特有趣的鼻饮杯
白釉绿彩瓷吸杯,杯底的小鱼、小乌龟或小鸭好乖巧,身下却暗藏小洞与杯外壁的吸管相连。这种与众不同的杯子叫鼻饮杯。意思是用鼻子吸,不用嘴喝的,真这样吗?
原来,古代岭南百越人有鼻饮的习惯。《汉书贾捐之传》载:“骆越之人,父子同川而浴,相习以鼻饮。”南宋文学家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中描述了这种鼻饮杯:“南人习鼻饮,有陶器如杯碗,旁植一小管若瓶嘴,以鼻就管吸酒浆,暑月以饮水,云水自鼻入咽,快不可言。”
3.备受瞩目的长颈圆腹壶
 20(1).jpg)
这个长柄壶腹部的划花类似伊朗纹饰,壶高一米,脖子特别细长,如此超大尺寸,无法持重,不像是日常用品。专家推断其为装饰性的器物。
4. 皇家气派的龙纹和标记
 21(1).jpg)
 22(1).jpg)
有的巩县窑瓷器底部还出现了“盈”和“进奉”的字样,说明这条船上有些瓷器出自皇家。“进奉”是进贡内廷的器皿,而“盈”指的是唐代皇家大盈库,是皇家存放贡品的地方,供帝王宴饮或赏赐之用。也许商业之外,还肩负外交使命?抑或商贾的走私物品?惹人浮想联翩。
5. 唐青花
“黑石号”上三件完好无损的白釉钴蓝彩盘,引起陶瓷界的轰动。经考证,它们出产于唐代东都洛阳附近的巩县窑,是迄今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中国青花瓷,且与扬州唐城遗址出土的青花瓷碎片纹样类似,(唐代的扬州是海外贸易的重要货物集散地与港口),这种纹样在唐代陶瓷、金银器中罕见,却与同船发现的金盘纹样相仿佛,可见唐青花主要是供出口外销的。
 23(1).jpg)
青花是釉下彩瓷的一个品种,是用当时非常珍稀的原料──含氧化钴的钴土矿烧制成的白釉蓝花。船上三个唐青花瓷盘的钴蓝颜料以及四角各绘花叶的菱形装饰图案皆源自阿拔斯王朝,这是国际商贸往来的最佳佐证。秀雅明快的唐青花的出现,将青花瓷的历史从元代推至唐朝,提前了五百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