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Print this page

唐代宝船的海上丝路系列④

图示:唐代长沙窑的一组:青釉褐彩的瓷质碟、盘、碗。 图示:唐代长沙窑的一组:青釉褐彩的瓷质碟、盘、碗。

长沙窑多姿彩

湖南长沙窑瓷器虽不如越窑、邢窑那么精致高雅,但胜在种类丰富,多姿多彩并带有异域风情,有种奔放的活力和家常的亲切,如此价廉物美,大众百姓也乐于掏腰包。如顺利回大食,肯定热卖稳赚。5万多件长沙窑瓷器,以碗为主,其次是执壶,还有杯、盘、盂、盒、罐、熏炉、生肖等瓷塑。

1. 茶盏图案

图示:唐朝长沙窑制,写有“荼(茶)盏子”的碗。

看着很像盘子,怎么是碗呢?原来这种宽敞口、浅平底的式样,是唐人专门用来饮茶的茶瓯,也叫茶盏子。将茶碾磨成粉末,热水烹煮,再加香料和盐。当时人们就是以这种茶碗饮茶,而非一般的杯子。由僧人饮茶帮助禅定,普及成举国上下的日用饮品,茶道盛行,不仅东渡扶桑,连茶叶、茶盏子都远销西亚阿拉伯,足见唐代茶文化影响之深广。

图示:唐代长沙窑制,褐斑彩绘鸟纹碗。
图示:唐代长沙窑制,褐绿相间的云气纹碗。

釉下彩(用毛笔在瓷器坯体上直接施彩绘画,然后罩一层透明釉,在高温中一次烧成)是长沙窑的一大特色。常见的是釉下褐彩、褐绿彩等。在圆碗边缘涂四个半月形褐斑,象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圆地方。云气、山水、花鸟、水草等图案灵动活泼、清新隽永。除了画画,还书写诗文,大约有400件瓷碗上题有字词,中国书画之美在异国他乡更具神秘的吸引力。

图示:唐代长沙窑制,写有卍字符图案的瓷碗。

大唐高僧去印度取经,玄奘走陆路、义净走水路。回国后他们翻译了大量的佛经,信佛者日众,遍及大江南北。玄奘、鸠摩罗什翻译为“德”的“卍”字符也出现在长沙窑的釉下彩绘瓷碗中,还有佛教艺术中的莲花纹、摩羯鱼纹(Makara)等。

当然,也有一定量的伊斯兰花纹和阿拉伯字母的瓷碗,兼顾销售地民众的审美心理和风俗习惯。

图示:唐朝长沙窑制,写有“湖南道草市石诸盂子有明樊家记”的瓷碗。

一个疑似广告语、写有“湖南道草市石渚盂子有明樊家记”的碗,揭示了巨量的货源和生产作坊。“湖南道”是当时的行政机构,“草市”指唐代因当地的某种特产而兴建的交易市场,“石渚”至今仍为长沙市望城区铜官石渚湖一带,“盂子”是一种盛液体的敞口器皿。唐时称长沙铜官窑为石渚窑,它吸纳了安史之乱后从北方来的很多能工巧匠,成为兴起于中晚唐的商业性窑口。

唐代海外热销的陶瓷,以前传闻中如雷贯耳的是唐三彩、越窑青瓷和邢窑白瓷。现在,长沙窑的壮观产量和亲民风格随着“黑石号”的出水而光芒万丈,默默无闻、鲜为人知的状态已成过去,“外销第一窑”可不是浪得虚名的,在日本、印度尼西亚、伊朗、肯尼亚等地都出土过长沙窑瓷器。

2. 模印贴花

图示:唐代长沙窑制作,青釉褐斑模印贴花瓷壶。

长沙窑吸取波斯的艺术风格,大量运用模印贴花工艺,瓷壶上呈现武士挥剑、胡姬起舞、椰枣枝叶、宝塔、狮子等图样纹饰,再涂褐釉,使之突出醒目。在这批瓷器上还发现了之前从未有过的椰枣纹,产于西亚、北非的椰枣树生命力顽强,果实营养丰富,在当地人心目中是美德、甘甜和丰饶的象征。瓷器上的风土人情,反映了专供外销的典型特征──根据客户的口味进行地域化定制。

图示:青釉褐斑椰枣模印贴花壶。

3. 诙谐生动

图示:唐代长沙窑的人物狮子钮熏炉(左)与普通香炉(右)。

瓷熏炉上的雕塑生动天真,貌似胡人眉眼的男孩与狮子扭打纠缠,被男孩奋力遏制的狮子挣扎著大口喘气,轻烟就从张大的嘴巴里飘出来……憨态可掬,令人莞尔。与旁边的普通香炉形成对照,动静相宜。

4. 日常实用

图示:唐代长沙窑的青瓷碗、水丞、盏托、直口双系罐、小盒、葫芦形瓶。

长沙窑以烧彩瓷为主,同时兼烧青瓷和少量的白瓷。虽然青瓷很多是模仿越窑青瓷的釉色和造型,但看起来平易近人,通俗而生活化,朴实耐用。(见上图)青绿的碗、碟、罐边缘一圈儿的浅棕,是因为烧制时注入了铜。

5. 书斋雅趣

除了笔墨纸砚“文房四宝”,古人书斋还有一些用途不一的器具,如印章、印盒、水盂、砚滴、笔洗、笔架、笔筒、镇尺、砚屏、墨盒等等。

想不到唐代沉船中这样逗趣的小可爱,竟是与书画相关的砚滴。古人写毛笔字要研墨,砚滴是一种滴水入砚的文房用具,又称水滴、书滴、水注。此褐釉蛋形瓷砚滴小巧别致,龙脊前倾后翘,正好做把手,蛋腹内的水就顺着龙须嘀嘀哒哒下来,不会水流过量,便于掌控,墨也易磨得好。

图示:左一:香炉。左二:石狗镇纸。右二前面:玉鸟口哨子。右一:龙柄蛋形瓷砚滴 。

这是长沙窑出产的一组书斋器具。香炉、砚滴、玉鸟口哨子和小石狗。

石狗雕塑也可用来作镇纸。镇纸是写字或作画时用以压纸的文具。镇纸在桌,风来纸不动,运笔时更能凝神静气,一气呵成。常见的镇纸多为长方条形,故也称作镇尺、压尺。

龙柄蛋形瓷砚滴是贮存砚水供磨墨用的。娇憨的胖玉鸟口哨子是闲暇时吹着玩儿的。香炉盖顶的莲花钮最令人赞羡,通体施米黄色釉,亭亭玉立,清秀明净,呼应着主人的出世精神和高洁品行。

琴棋书画,诗酒花茶,小小书斋既温润古雅又生机盎然,唐代文人的气韵和审美情趣,可见一斑。

Last modified onWednesday, 30 January 2019 10:32
Copyright.1997-2025 International Times Sdn Bhd. Kuching,Sarawak,Malaysia. Tel:(60-82)48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