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踪56年的真·金漆招牌

难得看到由书法大家欧建公题字的镛记真·金漆招牌,甘琨礼说会找几近失传的师傅复修金漆,待镛记大装修后放回新设的酒吧缅怀父亲,那个“家”字更隐藏故事。 难得看到由书法大家欧建公题字的镛记真·金漆招牌,甘琨礼说会找几近失传的师傅复修金漆,待镛记大装修后放回新设的酒吧缅怀父亲,那个“家”字更隐藏故事。

去年在中环镛记饭叙,已听闻甘家有意把威灵顿街的总坛装修一番,毕竟1978年迁入营业至今,四十多年也未大装过,最要紧是把旧式酒楼所用的油渣炉头换成煤气炉;并改善大厨房的空调,否则很难请到厨师。

疫境实施“限聚令”,中环晚市凋零。连陆羽都暂停营业,92岁的Jimmy's Kitchen更光荣结业在即,不禁让人记挂香港的老字号。想着想着就饿了,从大业走几步路到有78年历史的镛记队只烧鹅腿抗疫,碰到镛记掌舵人甘琨礼,他跟我重提了镛记淡市装修的决定。

几年前为〈果籽〉拍摄镛记复刻“风月宴”的专题而跟掌故王甘老板稔熟起来,他有无限风月、老香港逸事跟我分享。得知镛记大装在即,我特意游了一转镛记三楼最具特色的龙凤大礼堂。甘琨礼细说当年工程参照北京故宫设计,并邀请内地专造寺院木雕的师傅驻守一年创作木雕,工程花费近三百万港币,如今要复修再也找不到工匠了。

我的物缘不浅。游店时竟让我发现工人正在打包一堆杂物,甘老板即时叫住让我开眼界,那是镛记失踪了逾半世纪的金漆招牌。

“这个招牌经典,曾飘洋回归,也曾不知所踪,它是我父亲甘穗煇的心血。”甘老板兴奋地说,这金漆招牌比他年纪还大,对上一次出现,自己还是三十未到的小鲜肉。

甘穗煇1936年以镛记店名创业,在广源西街开设烧味大牌档,1942迁往永乐街32号地铺,名为“镛记饭店”。1945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迁往石板街32号继续营业,眼前“镛记酒家”四个字就是当年的金漆招牌,酷爱古董字画的甘穗煇更特意找来当年的书法界KOL欧建公题民间北魏书体。甘老板娓娓道来,这招牌故事够多了。

1945年中环石板街的镛记旧貌,当时烧鹅名气已经令门口大排长龙。

贴金又上漆 复修花工夫

“镛记酒家这四字招牌当时是右读至左,这个‘家’字的一捺像一把刀,被客人设诉‘锯人’,于是我们就把招牌修改,将一捺修圆了,所以这个‘家’字与别不同,有了这记号,证明你眼前这招牌是古迹。”

不只这记号验明历史悠久,看到褪色、木屑剥落的痕迹,这招牌也能看出它饱历风霜。甘琨礼说,1964年父亲购置威灵顿街镛记现址,10年内相继购入相连的四个铺位分期拆卸进行重建,这招牌从此不见天日;1978年重新搬铺开张,镛记字号也换上林语堂的题字。“我见证镛记大厦从平地变成大厦,当时我只有十来岁,三个店位都巧合是32号。”如今七十有二的甘老板回忆说。

后来,甘琨礼的大哥甘健成移民,曾经更带上这祖传招牌到加国,直至1989年甘琨礼亲自把招牌原盒不动的运回香港,经历几次搬仓,甘家以为这招牌已不见了,因为最近装修开始收拾,竟然有了开心大发现。

“近日我们流浮山的仓要交还,有工人找到了一盒东西,我一看那旧旧的盒子就认得它!很开心呢!”谈到失而复得的祖业招牌,甘琨礼眉飞色舞,并已辛苦找到了复修师傅,“要运返福建找人重新上七次漆,再运回香港贴金箔,所谓金漆招牌,真是又上金又上漆的,非常花工夫,这绝活香港更已失传了。”

甘琨礼幽幽说,去年社会运动,今年疫情,这段时间是他入行逾半世纪以来见过饮食业最冷的寒冬。“我好幸运,镛记自置物业,加上我对孩子有心、有魄力接棒经营,否则我也无力撑下去。”

每个金漆招牌的主要成份,不是金和漆,是汗水;造出来不易,守下来更难。如此时势,不知又有多少个老招牌从此失落,不见天日?

Last modified onMonday, 20 April 2020 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