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店位市值千万 5元砖豆腐卖到戴劳拿Hermès
- 登载于 中国万象
九龙城有两间老字号豆腐厂,一间叫公和,另一间叫义香,后者是家庭式经营。义香只此一家没有分店,至今仍维持老格局,前铺后工场,多年来除了地板曾翻新,其余亦是如半世纪前的模样,没冷气,卡座格局,还有那烧焦味道的豆花香。故事的主人翁是一对兄妹,一个在工场制作豆腐,一个主力在楼面,一生只做一份职业,贡献了大半生青春。他们自置物业,没有租金和经营压力,日上三竿才开门,每日只出产四五板豆腐,只做门市,豆腐、豆浆差不多15年无加价,将赚到的余钱买心头好,一个爱Rolex,一个爱拿Hermès。
只要去过义香,你会对凤姐(陈彩凤)印象难忘。几乎每天都是同一装束出现,绿色背心加短裤,极短的银白发,还有极快的语速、沙哑但响亮的嗓子。第一次来的客人或会觉得她粗声粗气,相熟的街坊却早已习惯了。凤姐说:“在这里不用手写单,就算坐满三十人,我都会记得他们点甚么食物。我一向都是这个样子,嚣张跋扈,做这么多年都是这样,在九龙城没有人不认识我。”街坊早知道她的规矩,点餐时不能改来改去、讲得太慢,否则遇上她心情不好,会被闹到一脸屁。“店里人多,只有两个人工作,当然要快。有些客人又要多多意见,又说你要挑剔她,但不知道自己阻碍其他人买东西。我们卖的只是几块钱货,不会等你慢慢找零钱。快便等于凶……香港人便是这样,大声便是凶……过年都不知有多少朋友送东西给我吃。”
“我在豆浆厂工作时廿岁,今年五十二岁,在这里都有三十二年。我十岁便帮忙妈妈摆档,我们走鬼长大,个个都是这么急,吃饭也急。”凤姐妈妈有五子三女,现在豆腐厂由排第二的新哥(陈汝新)和第五的凤姐打理,一个负责楼面,一个负责工场,有时老四、老七都会过来帮手。当年做豆腐厂的大伯要移民,一九八五年凤姐妈妈顶手来做,并买下现时店位,总共要用二百万港币,那时一个德福单位都只是四十万港币。“大伯见我妈妈多小孩,便叫我妈顶手来做,我妈贪做豆腐够稳定,我们本身不够钱,借了钱夹了三十多万元再供,初时我未加入,当年生意淡静,九龙城寨刚搬了,之后再到机场搬走,都是我们几兄弟姊妹自己做。”
卖包包 转手赚三百多万
三十多年过去,生意一直不过不失,“现在个个都年纪大,以前做批发要送货,现在只做门市,做多做少都无所谓,自己生意又不用交租,没有压力。”凤姐说。她和很多街市老板相熟,包括相识四十年的邻铺猪肉档老板吴先生,“不要说她凶,凤姐年轻是挺漂亮的。用Hermès手袋的美女怎会凶,她一收工拿Hermès穿裙子,和人讲她做街市都没人信,她有十多个Hermès,全部都是真货。”凤姐平日开工不太打扮,由于店内无冷气,又经常要湿水湿脚,所以永远是背心配搭短裤,收工后却会稍花心机打扮,拿着最爱的Hermès手袋。“有个小朋友经常问姐姐,‘你经常都穿这件衫,不懂得换衫吗?你天天都是这个样子……’因为够阔够松够舒服,这件背心有不同颜色,但大多数是绿色。Hermès我都玩了十多年,有些未用过,再卖出去赚了三百多万元,当半投资,用自己薪水买,我又不是挥霍的人,平时在店里吃,够吃够用便算了,要那么多钱来做甚么,两公婆又没小朋友,已经够用了,一年买一个包我便开心。”
在工场做豆腐的新哥,街坊爱称呼他“大佬新”、“豆腐新”,今年五十六岁。同样束浓密的银白短发,个子高大,不知是否经常接触豆腐的关系,皮肤很白皙。豆腐厂由最多三位师傅到只剩他一人默默做,每日要做三桶豆腐花,三至四板豆腐,六至七桶豆浆,虽然对于一间豆腐厂的产量不算多,但作为一个人的工场来说就颇吃力。“我自己没有专长,小时候阿妈叫我做甚么便做甚么,很单纯的。以前都请过师傅,但后来九龙城静了,生意不像以前般好,所以只有我一个人做,虽然日日如是,但做了都有感情,一日不做周身不舒服。”新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