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Print this page

福建泉州堆剪师数十年坚守闽南建筑传统技艺

行走在古城泉州,随处可见古刹名寺、宫庙、祠堂以及闽南古大厝,其上雕龙画凤建筑风格别具一格。和一般的土木师傅不同,修建闽南古建筑的师傅分工更加明确、细致,其中堆剪师就是闽南古建筑最主要的缔造者之一,具有燕尾特色的屋脊、墙壁上的图案造型,大多出自他们的双手。

日前,记者来到福建省南安市诗山镇凤山寺的施工现场,见到了现年49岁的堆剪技艺传承人林杉谷。走进林杉谷所在的工地,一座气势恢宏的庙宇出现在眼前,放眼望向屋顶,黄琉璃瓦、燕尾脊、木石雕刻等映入眼帘。一旁偏殿的屋顶上,林杉谷正在为一尊凤雕安装凤头。

林杉谷表示,自己是从初中毕业后就开始跟爸爸学堆剪。学成出来后开始自己去承包装修寺庙、祠堂,后来还带了些徒弟。

堆剪传统技艺通常包括白描、打底、按模、粘瓷等制作过程。一双手,一把剪钳,一堆瓷片……经过堆剪师的巧手,一幅幅栩栩的如生图案被“搬”上古大厝,形成独特的闽南建筑风格,并常被闽南人称为“厝顶有出戏”。林杉谷告诉记者,采用德化的陶瓷碗碎片作为龙、凤、麒麟等神话动物的鳞片,不容易褪色,可保存上百年的时间。

据林杉谷解说,堆剪主要是做堆砌跟剪裁,剪是用彩瓷碗来剪。如果要做龙,就剪龙鳞片跟一些配件,一条龙做起来要五六天,主要用在寺庙跟宫殿还有祠堂,像在宫庙,基本上都是做龙凤还有麒麟等吉祥动物。

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源于唐五代,广泛传播于闽南文化圈的泉州、漳州、厦门三市,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和东南亚等地。数十年来的坚守,林杉谷的手艺也小有名气,曾被邀请到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修建古建筑、宗祠和寺庙等。

林杉谷表示,堆剪从一开始被当做养家糊口的手艺,现在已被他视为是一份坚守、一项传承。多年来,林杉谷培养了不少年轻的徒弟,部分学徒已顺利出师,成为独当一面的堆剪师。

Copyright.1997-2025 International Times Sdn Bhd. Kuching,Sarawak,Malaysia. Tel:(60-82)48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