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中国首个国际性南岛语族考古研究机构 寻平潭与南岛语族历史渊源

说到南岛语族,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国际学术界所指的南岛语族是生活在太平洋、印度洋岛屿上,语言属说南岛语系的庞大族群,语言有1100至1200种,是目前世界上主要分布在岛屿上的最大族群,人口约2.7亿,分布范围极广,东到太平洋东部的复活节岛,西到印度洋的马达加斯加,北到今天的夏威夷和台湾,南到新西兰群岛。殊不知,南岛语族的起源地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平潭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日前,中新社记者实地探访了中国首个国际性南岛语族考古研究机构---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

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位于平潭平原镇上攀村,基地的入口处,立着一座刻有南岛语族人面图腾的木雕门廊,一栋栋新维修的传统石头厝错落有致地排列着。

1958年,考古人员在平潭南垄村发现了壳丘头遗址。1985年,福建省考古队对壳丘头遗址进行首次大规模考古发掘,共清理出21个贝壳堆积坑和1座墓葬,经碳-14测定,壳丘头遗址迄今5500-6500年。壳丘头遗址代表着闽台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早期文化,是福建乃至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史前海洋文明的重大考古发现。由此,平潭逐渐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关注。

据海坛南岛语族研究院院长范雪春表示,壳丘头遗址是目前福建沿海地区发现年代最早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这里也成了目前国际学术界一直关注探讨的一个关于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重要国际课题的一个关键遗址。根据国际学术界研究成果,南岛语族的起源时间节点大约在六千年前,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往台湾迁徙。经过台湾生活了几百年以后,开始往南往菲律宾走,再开始往西跟往东,往太平洋迁徙,这是国际学术界目前很清晰的脉络,所以平潭一直成为国际学术界,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研究的一个非常关注的一个区域。

史前文化展厅主要展示平潭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以及到青铜时代的文物。记者看到,这里陈列了陶片、螺壳、动物遗骨、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等文物。这些6000多年前先民所使用的石器、陶器等大量的实物,都揭示了平潭与南岛语族的起源地很可能密切相关。

依托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目前,平潭立足中国东南沿海史前文化,尤其是海峡两岸史前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工作,致力于打造一个世界性南岛语族研究成果交流发布的学术平台。在范雪春看来,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深入,将有更多的实证能够证实平潭是南岛语族文化的起源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