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英德:乡村运营模式上新 推动 “闲” 资产变 “活” 资本
- 登载于 中国万象
近年来,位于广东省清远市辖区的英德市以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紧抓“人、地、钱”关键环节,积极探索乡村运营新模式,推动“闲”资产变“活”资本,不断拓宽农村和农民增收渠道,乡村产业不断得到蓬勃发展。如今,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英州大地徐徐展开。
“头雁”领航强动能,集体经济收入均超10万元
今年是“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之年,英德作为广东省地域面积最大的县级行政区,村(社区)集体经济发展优势明显。近年来,英德也曾因青壮年外流,部分乡村出现土地撂荒、农房闲置等现象,导致资源优势未能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
如何破局?英德抢抓“百千万工程”机遇,突出党建引领产业振兴这个重要引擎,把选优配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鼓励各村(社区)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大力盘活资源要素,发展乡村产业项目,壮大村集体经济。
英德市横石塘镇龙华村的“90后”返乡大学生刘子科,2017年响应号召进入龙华村委工作,逐渐成长为村里的“领头雁”。在他的带动下,龙华村积极探索乡村运营,成立四家村集体企业,大力发展红茶、红薯、葡萄等特色农产品。2024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人民币,下同)。
目前,英德市通过壮大村集体经济试点、成立强村公司、出台“四给”举措(给思想引导、给工作指导、给经济待遇、给发展空间)等多重机制,有效激活“红色引擎”,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发展之路。英德285个行政村(涉农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10万元,其中,收入超百万元的村达到10个。
“闲置房”变“致富屋”民宿产业与乡村颜值双双提升
乡村民宿不仅是住宿载体,更是连接自然与人文、乡村与城市的重要纽带。近年来,英德依托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积极盘活闲置资产,大力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民宿产业迅速成长,不断刷新着乡村的颜值和魅力。
8月23日,位于英德市横石塘镇工村社区的八亩晴川民宿迎来一批又一批游客。大家坐在原木风格的大堂中,悠闲品味英德红茶,感受历史与现代交融的氛围。
据悉,这里原是英德硫铁矿的工人宿舍,闲置多年,承载着深厚的工业记忆。2023年,八亩晴川民宿主理人王莹与合作人将其重新打造为特色民宿,既保留乡土风貌,又融入现代设计,深受珠三角游客青睐。2024年,该民宿接待游客1.2万人次,营收达360万元,获评英德“十佳旅游民宿”。
走进英红镇水头村谢屋村,一座座温馨别致的民宿庭院掩映于绿植鲜花之中,与田园相映成趣,乡村气息扑面而来。近年来,该村通过盘活闲置土地和农房,引进乡村能人李传展和谢思进,引入英德市禾业泓科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广东禾寨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发展集民宿、研学、农事体验与休闲观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项目。
这些曾经荒废的旧屋,如今成为远离城市喧嚣的“恬静港湾”。民宿产业的崛起,为英德乡村增添了浓浓烟火气,也成为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乡村运营“遍地开花” 唤醒沉睡资源实现富民兴村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盘活资源只是起点,要做活资源效益,关键要靠乡村运营。对此,英德出台《英德市实施乡村运营推进兴村富民助力“百千万工程”工作实施方案(2023—2025)》,建立“人才库、资源库、项目库”乡村运营“三库”体系,通过系统整合资源、产业项目导入、利益机制联结,全面激活乡村经济,带动集体增收、村民致富。
截至2025年6月,英德已建立人才库3626个、资源库4092个、项目库2384个,通过“粤农交”流转交易农村集体产权357宗,成交金额达2.9亿元。
石灰铺镇友联村是2024年英德推荐的23个乡村运营村之一,该村以整村运营为思路,快速搭建资源对接平台,精准对接资金、人才、土地等资源。
据该村党总支书记王齐才介绍,友联村通过出租废弃小学用于企业办公,每年为村集体增收8000元,同时连片整合零散土地,推进土地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目前已建成600亩丝苗米和480亩马铃薯示范基地,长期带动6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月增收3500元,村集体年增收3万元。”
连片桑芽绿满田野,山花烂漫游客纷至,村民忙碌中洋溢喜悦……这是英德市九龙镇河头村坚持探索乡村运营,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近年来,该村创建“三库”平台,成立村级河头农业有限公司,统一托管和流转土地、房产等资源,成功吸引大量社会资本投入乡村建设。“我们盘活闲置乡村小学,引进由返乡青年成立的英德市恒德种植专业合作社,以政村企合作模式发展桑芽菜、楮香菜加工项目。”河头村党总支书记许德生介绍,该项目总投资超500万元,目前已盘活300亩土地用于种植,创造就业岗位约100个,带动百余农户参与种植。
从“闲置资源”到“富民资产”,英德正不断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实现富民兴村。下一步,英德将继续聚焦资源要素优化整合,推动人才、资金、土地等更多要素向乡村集聚,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全力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英德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