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中说17 完结篇 — 黄国辉述30年中友情怀、心系华教再创辉煌
- 登载于 集团动态2024
古晋中华中学校友会(中友会)现任会长拿督黄国辉于1994年加入中友会,积极参与会务已迈入30载,依然倾心守护中友会,铿锵前行地为母校、为华教努力,初心不改。
“当年于美国大学硕士毕业回国后,在中友会前会长已故丘立基学长的引荐下,加入了人生首个社团—中友会。“拿督黄国辉会长回忆地说,”加入校友会的初衷,仅仅是想为回报母校教育之恩,为母校、为华教发展做出努力。这些年在推动中友会会务期间更获得了一群志气相投的好学长、好战友,包括拿督陈日枝、许庆喜、曾应华等一众诚心服务中友会的好校友,一路走来,彼此不离不弃,共同为母校、为华教发展尽力。”
首秀举办义演筹款
中友会现有的会所,最初是通过银行贷款形式购置,并由应届理事承担贷款担保责任,极为不便。
“记得加入之初,荣幸获得理事会推举出任副会长职,就着手筹办《中友慈善之夜》筹款活动,并成功筹募一笔可观的善款,后将会所剩余之15万贷款给付清。”拿督黄国辉会长补充说,“当年那场《中友慈善之夜》歌唱汇演确实在古晋引起了震撼,因为共邀得近20位西马明星艺人前来演出,包括前电视制作公司HVD旗下艺人及压轴出场的天王巨星吴奇隆。最难能可贵的是,前来支持的艺人都是义务演出,分文未收,才让中友会得以筹募款项,付清贷款,让理事会自此再无财务压力,能更专注地为中友会努力。”
桃李芬芳师恩难忘

拿督黄国辉会长提到,“这些年来,中友会虽然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但是回馈母校与弘扬感恩文化更是推动会务的重中之重;中友会以母校为先,特别着重对早期退休老师的关怀与照顾,毕竟老师桃李芬芳,倾心倾力将青春奉献予华教,有些老师在退休后的储蓄不多且经济拮据。知恩知报之心不仅是对父母,更应包括培育我们的母校与教导我们的老师,所谓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中友会始终以饮水思源的初衷给予母校与老师应有的关怀与协助。“
中国崛起成就未来
拿督黄国辉会长分析指出,中友会会务工作始终坚持服务校友发展,尤其是协助刚毕业的校友们,尝试从他们的情况与角度去探索协助他们的最好方案,促使他们在未来获得更好的升学出路与就业发展。然而,近年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显著提高,中国以自身发展带动全球发展,促使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侨从中受惠。毫无疑问的,能够协助校友站在中国强劲发展趋势的巨人肩膀上稳步前行,是成就校友未来出路的实际做法。
开启中国升学之路
“自2000年开始,中友会多次拜访中国多所大学,并进行学术交流与探讨,促成了中友会与中国多所大学签署合作意向书,让我们的学子与校友获得推荐与保送到中国深造。”拿督黄国辉会长开心的说,“20多年来,中友会不仅保送一、三、四中的毕业生前往中国深造,还包括来自全砂拉越、沙巴与文莱等地的学子。至今,中友会已经是中国12所排名前列之大专院校的推荐及招生单位。“
拿督黄国辉会长表示,为学子开启中国升学之路是这些年来做得最有意义的工作之一,然而,最难能可贵的是,每一趟前往中国的访问都是理事们自费的,这显示了中友会理事团队服务中友会与推展华教的诚意与决心。
推广技职造就专才
除了与学术性科系为主的大学进行招生合作,中友会也推广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大专技职教育,让不善于学术发展的学子们,也能通过各自的爱好、兴趣或技能的进修,获得一技之长或创业的契机。
拿督黄国辉会长开心的说,“正当中友会在探讨技职教育这方面的发展需求时,适逢福建省泉州市人民政府代表到访,得知我方的意向后,立即推荐福建省以技职教育排名第一的‘黎明职业大学’,并递上宣传册。也正因此,中友会把该大学纳入2023年11月的‘中友会中国教育与文化考察’的行程中。经参观黎明职业大学,以及与大学领导交流讨论后,中友会与该大学一拍即合,成为合作伙伴,为保送学子前往中国深造又添亮丽一笔。“
传承弘扬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是民族凝聚力与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也是维系与促进海外华侨与祖籍国关系的重要精神纽带,因此,中友会积极在母校与华社推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
“基于中友会与中国官方及中国多所大学所建立的紧密关系,促使中友会掌握了弘扬中华文化的渠道与资源。多年来,中友会不仅举办多项文艺活动,如征文比赛、中国图书展、华语歌唱赛、书画展等,也成功与中国西北大学合作推动中华文化硕士科培训、中华文化线上讲座,以及主持人竞赛以发掘修读播音与主持的好苗子。“拿督黄国辉会长语重心长说道,”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工作不能停。马来西亚是中国海外,除了台湾与香港之外,保存中华文化最为完好的地方。这一切都来之不易,毕竟是历经多少先贤与前辈们的牺牲与付出,才有今日华文教育与文化传承的精神、内涵与价值。因此,我们必须珍惜这难能可贵的文化瑰宝,弘扬中华文化的力度只许加大,不得缩小,以免中华文化的延续与传承出现断层。”
教育维系马中关系
如今,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我国人民对于华文教育也愈发重视。近年来友族同胞将孩子送入华校就读、学习汉语、参与中华文化、文艺活动等案例的普及,不仅体现了中国与中华文化在我国的影响力,也更彰显马来西亚与中国紧密的友好关系。这些都源自于数代人辛苦耕耘所获得的硕果。稳健中发展的马中友好关系与战略伙伴关系,不仅提升华侨的地位与优势,亦有效促进国际商贸及项目合作的契机。
“我们不能因得以浅尝先辈辛劳成果而知足,更应该于安思危,承接先辈的肩担,继续维系及巩固马中友好情谊。中友会同仁深信,只要做好‘中国升学教育’,它将成为促进马中关系的关键纽带。” 拿督黄国辉会长补充道,“赴往中国升学,不仅让学子拥有更优质的教育环境与机会,也可让学子在升学过程中与毕业后规划未来发展动向,这无不在塑造马中资源对接与融合的契机。一旦更多学子前往中国深造,也将意味着,这个纽带将变得更巩固与扎实。”
拿督黄国辉会长表示,商贸合作或项目交流是属特设、专案与期限性,拥有各自的终点;然而,以教育来推动马中关系,它不仅是推动与维护国民进步的根基,更能通过一批批年轻的赴华学子来建立马中两国友好关系永续性的衔接与传承,实践两国永续性的互惠互利、共赢格局。
在职培训提升校友
除了为刚毕业的学子与校友们谋福利,中友会亦协助在职场中打拼的校友,冀通过职场与职能的专业性课程来提升与强化校友的职场竞争能力。
拿督黄国辉会长说,“目前,中友会已开始与中国的大学探讨与洽谈有关筹办为期两到三个月之大学再培训计划,为就业中的校友提供职能提升机会。此外,校友在参与中国短期学习的期间,亦可与当地的企业资源对接,开创合作契机。然而,以中友会目前与中国侨联及中国大学的紧密关系,中友会绝对可以在这在职培训方面为校友发挥更大的作用。”
汇聚校友搭建平台

中友会汇聚不同年龄阶层,维系不同行业领域的校友,透过所举办的各类型活动、聚会、甚至年会如《中友之约》,让校友相互交流、结识与联系,进一步释放校友之间合作潜力,促成日后共建事业伙伴,开创合作项目的契机。
拿督黄国辉会长提到,“当然,前提是校友必须参与其中,甚至主动去结识校友,搭建有效人脉圈。毕竟,中友会涵盖了一中、三中、四中,及老中中的校友,确实是一个很庞大的人脉平台。”
结合资源共创未来
拿督黄国辉会长指出,除了继续辅助校友的教育出路,中友会未来也将针对职场与创业进行探讨与规划,冀善用校友已具备的人脉资源与互助精神,辅助更多校友开创适合自己发展的职场与创业领域,让校友拥有更广的出路,在各领域展现中中人的优势。
融洽团队无私奉献
拿督黄国辉会长以中友会为豪,他说,“中友会一直以来就是个非常融洽的大家庭,理事与执委至今从不以身份高低自居,更没有所谓的明争暗斗或你争我抢。这也是为什么许多理事一呆就是数十年,诚心诚意为中友会付出,乐此不疲。只要意识相投,大家都有带着一颗来奉献的心,拥有明确的目标与方向,自然就能把有共识的事情做好做对。“
拿督黄国辉会长补充,社团工作本来就是义务性质的,大家力所能及的付出与担当,能多干就多干一些,不能的也无需强求,这就是最好的配合。有鉴于此,理事及执委应善用有限的时间,通过中友会去实践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共同坚持中友会的大方向,群策群力让中友会持续发展下去。
积极参与诚担未来
拿督黄国辉会长认同现今许多中中校友不热衷或不积极主动参与公会组织,虽然如此,会长仍旧呼吁校友尝试参与像中友会这类型的组织,即无需担当任何职务工作依然可以参与中友会相关的活动,并给予极力支持。
“如果时间或情况不允许的话,校友也不妨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协助母校,或鼓励孩子接受中中或独中教育。中友会的理念即是‘统筹统办’,一旦能集结更多的力量,就能实践更宏大的志向。” 拿督黄国辉会长补充说道。
马中携手前景广阔
古晋中华中学自1949年创立至今,中中人数数以千计,且遍布世界各地。中友会未来的发展将以母校、古晋为中心,并持续扩大至东马或全马各地,将这数十年的工作经验积累与丰硕成果,与更多人分享,让更多人受益。
拿督黄国辉会长特别强调,“中国的崛起是事实。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观将促使中国带动与领航全球经济发展。尽管马中两国政治体制不同,但是从经济与发展的观点,继续与中国保持友好关系与加强战略性伙伴地位,对我国经济体绝对是一股强大的助力,必能实现两国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目标。与中方加强联系、发展合作共赢的关系,正是中友会发展的大方向,希望通过借力使力的优势,让更多学子与校友能够站在中国这巨人的肩上,走得更快、更远。”
拿督黄国辉会长最后总结指出,中国教育是我们的出路,更能为我们延续更多的契机与可能性,并希望曾被中友会推荐与保送的校友们,在毕业后也能投入中友会这个大家庭,共同为这个大方向走深、走实,齐心协力为华教作出更大的努力与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