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中说16 田荣喜:寻获喜悦 • 读懂意义
- 登载于 集团动态2024
目前担任秘书长一职的田荣喜,对于自己加入中友会已有多久,开始似乎是毫无概念。
直到屈指一数,才惊觉已超过30年,遂笑称 “ 欢喜不知时日过呀!”。
30年,一段不短的日子,这令人好奇 “ 是什么原因能坚持待在一个社团超过30年,依然乐在其中?”。对于这样的提问,荣喜给予纠正说,“ 坚持 ”,似乎意味着过程是痛苦的。其实,这是一个开心、愉悦且富有意义的过程。
当年经由学长许庆喜、曾应华等的牵引加入中友会,而中中 “ 统筹统办 ”、校友一家的精神理念更是他决定投入参与工作的原动力。
“ 一路走来,有幸参与各项工作并见证中友会的进程。”
记忆中最深刻的,当属1988年至1990年、连续三年分别为一、三、四中筹募办学经费所举办的回校义卖会。荣喜接着说 “ 这种模式不仅理念对、方向对,而且做法也很好 ”。
来自一、三、四中的校友们不分彼此,放下个别的标签,全力为一个目标中学筹款,真正体现中中一家的精神面貌。
“ 除了对母校的回馈,中友会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其中包括参与救世军、博爱协会的义卖活动 ”。
2011年,协助自闭症儿童协会筹募建设基金,中友会举办了一场由时任副会长拿督陈日枝学长为主要推手的晚会【为孤独的世界找一个家】,成功筹募超过一百廿万令吉,蔚为美谈。
“ 领导是荣誉,也是责任 ”,对于任何项目的推动,主要领导都积极走在队伍前面,卷起袖子带动工作,引领大部分理事一起投入,营造快乐的分工氛围。
除此,在与来自各个领域的理事共事的过程中,学习到很多学校没有教的事,包括人际沟通、处世之道等等,获益良多。荣喜说 “ 就是喜欢这种大手牵小手的团队文化 ”
“ 中华文化 ” 及 “ 华文教育 ” 是中友会的重点项目,近十年来更积极配合中国重点大学的海外招生工作,开通赴华深造的管道,造福本邦学子。
自身只有高中学历的荣喜,在随团到中国大学考察的过程中打开了视野,见识了进行式中的中国崛起,如此耀眼。
荣喜也认为可以预见的是,中友会也将整合善用各方资源、携手中国重点大学邀请教授、学者主持文化培训及讲座,让热爱中华文化的海外各造,透过线上或实体参与。
之前在疫情期间与西北大学联办的“ 中华文化线上培训 ” ,成功获得三百多位学员报名,全程参与者更获颁大学发出的结业证书,令人鼓舞。
“ 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一群人可以走得远 ”
荣喜欣喜乐见近年来许多在各个领域出彩出众的年轻校友走入中友会,为这个团队注入新的活力,老中青完美结合,延续传承,未来可期。
中中校友遍布各地,荣喜相信透过中友会的用心,可以更好地整合这块巨大的资源,储备能量与精力,为华文教育及中华文化,提供更完善的支援与协助,献力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