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中说15 |中友会:一个颠覆传统社团认知,充满温馨氛围与学习契机的平台

陈通霖个人照。 陈通霖个人照。

已担任三届中中校友会(简称‘中友会’)执委,主要负责康乐职务的陈通霖,谈起当初加入中友会的初衷,笑称当时正是被好友蔡桂莲“强拉硬拽”的加入中友会。他回忆说道,“当初自己并没有抱着任何的目的或意图加入中友会。除了是为了应酬朋友之外,其实最主要是认同拿督黄国辉会长对于中友会的抱负与信念,并纯粹想给予支持罢了”。

感受如同被家人般呵护与鼓励

当时年已35岁,正值事业拼搏期的他,对参与社团活动其实并不感冒。加上之前在其他社团经历了一些不好的体验,先入为主感觉社团氛围应当就是“一群倚老卖老的长辈在把持着社团”或“内部充满斗争”,年轻人在社团里毫无作为,更别提能够在里面获得学习与发挥。

“加入中友会后,我也开始参与一些会议和活动后,愕然发觉中友会和我过去对社团的认知有很大的不同。大家都抱着相互扶持,积极响应与配合的态度来支持每一次会员合理的提议。‘’通霖提起自己第一次在会议中做了方案提议的体验,“我的过去社团经验,一般小辈或新人提方案,基本都不容易被通过,不是被推翻就是被打脸。但是那一次的提议却被一致通过,还获得嘉许。这个结果完全颠覆了我对社团的认知”。一脸幸福的通霖接着说,“我明白,这些都是长辈们给予我们的鼓励和支持。年轻人只要有想法且目标明确,愿意去执行,中友会上下一心无条件给予全力配合和帮助,这就是中友会的独有氛围,一种被家人呵护和鼓励的温馨氛围”。

 

在《懒人食谱》活动担任大厨,分享如何简单烹调美食。

重拾信心,赢得口碑

通霖提到过去年轻的自己也有热爱表现、拥有办活动的激情。但因为过于在乎他人的看法与批判,渐渐对自己的能力抱持怀疑与否定。然而在中友会中,却获得许多供自己重新学习、尝试与体验的机会。“在中友会,大家都能开放接受新想法与尝试,这不仅让参与活动工作的会员们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还能激发大家潜在未知的技能”。

他也表示这些年的经验积累不仅让自己在人际沟通及为人处事上更加成熟,更让自己找回当初面对群众的自信心。“在中友会,我找回了当初自信。大家不吝啬的为好表现给予直面的肯定与赞赏,而且自己在从中也收获了不少友谊与口碑”。

跟随着中友会一同蜕变与成长

虽然仅仅加入中友会6年,但是通霖也见证了中友会的蜕变。“过去的中友会兴许会一套活动流程和模式,常年沿用。如今的中友会办活动,不仅求变求新,而且布局及考量更具全面性和系统化。现在的我们不仅追求活动的效果,更考虑线上及线下的宣传张力、通过大众力量统筹统办的高效运营模式、以及活动后的渲染效应。我很庆幸自己一直参与其中。每一次活动的参与,也让我得以伴随着中友会一起蜕变与成长”。

 

在《谢谢您之夜》朗诵诗歌,献予一众名誉会长及顾问们。

中国大学升学推广及招生反应佳

最让人欣慰的是,中友会辛勤经营了20余年的“中国大学升学推广及招生”项目,也逐渐看到显著的成果。尤其近年来,社会群众在升学教育认知上,不仅完全接受,并倾向中国升学为主要出国深造选项。中友会作为六所中国顶尖大学招生单位,在保送学子们赴往中国深造上,交出亮眼的成绩,也彰显了当初拿督黄国辉会长独到见地,让中友会在推动中华文化及华文教育一途上,开拓了一条高速车道。

诚意学弟学妹加入中友会

通霖由衷鼓励中中学弟学妹们加入中友会,“这里不仅仅是一个让我们共同实现回馈母校、奉献华教的平台,中友会更是个供我们学习社会伦理、锻炼社交技能、发掘个人才能的孵化基地。这里的一切所学所获,都将得以运用于我们生活及职场中,让我们一生受用无穷”。

 

Last modified onSunday, 04 September 2022 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