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总领事的日子里

上世纪90年代,吴德广代表中国前来古晋开设中国驻古晋总领事馆不久,中国时任中国银行行长王雪冰到访古晋。这是一个吴德广(右一)、时任马华工商联合会(现中总)会长丹斯里拿督阿玛黄文彬(右二)、拿督黄国忠(左一)到古晋机场迎接王雪冰(左二)的历史镜头。 上世纪90年代,吴德广代表中国前来古晋开设中国驻古晋总领事馆不久,中国时任中国银行行长王雪冰到访古晋。这是一个吴德广(右一)、时任马华工商联合会(现中总)会长丹斯里拿督阿玛黄文彬(右二)、拿督黄国忠(左一)到古晋机场迎接王雪冰(左二)的历史镜头。

作者/ 前中国驻古晋总领事 吴德广

依照国际惯例,领事是一国政府根据同另一国政府达成的协议,派驻对方国家的特定城市,在一定区域内保护本国国家和本国公民的权利和利益的政府代表,总领事为领事馆馆长的最高级别者。
我于1994年3月15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任命为驻马来西亚古晋总领事。当年7月8日我飞往吉隆坡,向马来西亚外交部递交我的领事任命书。7月14日,时任阿都拉巴达威阁下(H.E.Datuk Abdullah bin Ahmad Badawi) 确认、签署,并向我颁发领事证书。我也在当天立即动身从吉隆坡飞往砂劳越州首府古晋任职。

我记得那天抵达古晋国际机场的情景,欢迎场面热烈非常,除了州助理部长沈庆辉先生等高级官员外,还有砂劳越中华工商联合总会署理会长田绍熙先生等数十人。在机场贵宾室我简短地回答了10多位记者提出的问题,次日古晋华文、英文报纸就此作了显著的报道。

总领事馆的领区幅员广大,领区包括砂劳越州,沙巴州和纳闽岛,人们通常称它为东马来西亚,总面积为20万平方公里,占马来西亚总面积的60%,人口约320万,占马来西亚人口17.5%。砂劳越州、沙巴州历史上属汶莱,1888年两地沦为英国的保护国,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日本占领,战后英国恢复其殖民统治,1963年正式加入马来西亚。
东马自然资源丰富,石油、液化天然气、木材、胡椒、橡胶、可可、棕油等使其富名在外。东马被誉为热带雨林天堂,森林覆盖面积为71%,山丘丛林错落叠翠,原始森林是珍禽异兽的王国,稀有植物之天地。风光旖丽,景色迷人,处处郁郁葱葱,青山叠叠,绿水悠悠,在青山绿水之间屹立着一座座土著族群聚居的长屋。砂劳越州姆禄山等
10个国家森林公园闻名遐迩,沙巴的“中国寡妇山”、“塞比洛猿人公园”以及奇趣的风土人情吸引众多的外国游客。

古晋是“猫”之意

总领事馆所在地──古晋,是一个花园城市,古晋马来文是“猫”之意,猫城位于砂劳越河河畔,那里地广人稀,古晋总面积为508.54平方公里,人口36万,她是一个自然与繁华交融的城市,又是一个古色古香之城,如西马古城马六甲、槟城一样,华人的历史悠久。

我抵达古晋那天,惊喜地被比比皆是的华文街道名、商店名和招牌所吸引,浮罗岸街道上华人传统的牌楼横匾的“南海瀛洲”四个大字深深刻在我脑海中。在古晋河滨公园里,眼看那雕龙画凤的亭子,听那悠扬悦耳的音乐和华语歌曲,加之人们用华语说话,不知猫城是他乡之感油然而生,我带着憧憬与企盼开始在古晋生活。

我和先期抵达的领事和副领事马不停蹄地筹备建馆事宜,在临时馆舍装电话、传真机,买汽车,送照会,发请柬,千头万绪,精心细致准备8月3日开馆之庆。

开馆当天清晨,位于幸运花园340号的总领事馆周围摆满了客人送来的花篮,记者来的早,不停地在中国国徽和总领事馆的铜牌前拍照。上午10时庆典开始,近二百名客人挤满一堂。我邀请主宾砂劳越州政府副首席部长黄顺开先生与我共同主持升旗礼,在高奏国歌时,中国五星红旗第一次在砂劳越上空冉冉升起。

随后专程出席仪式的钱锦昌大使及主宾致辞,我也讲话。仪式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当晚我为开馆之庆在希尔顿饭店举行宴会,高级官员云集,宾主二百余人交谈甚欢。宴会毕,客人久久不散,等着与我合影,以此纪念。次日当地的数家报纸均以重要新闻报道中国总领事馆开馆喜庆。

开馆之后领事业务诸如颁发签证,办理公证,认证等运作正常,东马人对赴华探亲访友旅游能从当地获得入境签证而高兴,免去昔日飞往吉隆坡办理签证之苦。不久总领事馆的商务和调研、文化、科技等业务也不得不提上日程来,我和同事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地工作,在人少事多任务繁重面前,我们以辛勤和汗水换取工作之快乐。数月后我
提出“小馆大服务”的口号,并鼓励扎扎实实办事的精神,得到同事的支持,朋友之赞赏,对此地方报纸还发了消息。

“穗渔106”号渔船事件

不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45周年来临,馆内只留下我们夫妇,其他同事出差或回国。领馆成为名副其实的夫妻店,为准备大型国庆招待会,我一个人草拟计划,写请柬,定饭菜,看场地……靠朋友帮忙,直至招待会成功举行。当晚客人出席招待会之多,规格之高以及招待会影响之广,令我终身难忘。我坚信,辛勤耕耘必有丰硕收获,更重要
的是国庆招待会显示砂劳越州政府和朋友们对中马友好关系的重视和对总领事馆工作的支持。

砂劳越州北临南中国海,与中国南沙群岛仅是一水之隔,领区处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中国南沙群岛一些岛屿位于马来西亚所称的200海里的经济区内,近年来两国的渔事纠纷常有发生。建馆不久令人头痛的事情发生了,1994年8月26日广州市海洋渔业公司“穗渔106”号渔船及17名渔民在传统渔场作业时被马来西亚海军巡逻艇捕扣,随后砂劳
越州渔业局以违反马渔业法令有关条款为名向美里地方法庭起诉中国渔民。

1995年3月16日又发生“穗渔104号及16名渔民被马方扣捕,同年9月17日以及1996年1月类似的渔事纠纷再次发生。

渔事纠纷牵动我的心,我饭不思,夜难眠,案件发生在领区内,作为总领事怎能无动于衷呢?怎能袖手旁观呢?面对难题,面临涉及国家主权和中马关系,如何行使领事保护职责?如何保护国家财产,维护中国公民利益?又如何考虑到地区稳定的大局?如何化解那些纠纷?我的思绪起伏,外事无小事,我首先请示国内和使馆,得到及时的指示,同时派副领事飞往案发城镇了解情况,为使馆提供外交交涉准确案情。看望被关押的渔民,为渔民送干粮,赠衣送药,为他们转邮家信,请当地监狱善待中国渔民。我则坐阵古晋,奔走四方,寻找多个渠道与砂劳越州政府有关官员和朋友联系,请他们向联邦政府传话,尽快释放我渔民和渔船。经过努力,绞尽脑汁,在朋友多方帮助下,终于较好处理多起渔事纠纷。美里法庭宣布无条件释放中国渔船和渔民,撤销对中国渔民的指控,古晋法庭则重新审理中国渔民案件,减少渔民坐牢时间。

渔事纠纷涉及国家主权和双边关系,我想,面对政策强的案件,作为领事馆既要行使领事保护职责,保护国家财产,维护本国公民利益,又要考虑中马两国友好关系和地区稳定和周边国家友好大局,解决渔事纠纷并非容易的事,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把事情办好。

刘三姐到访猫城

建馆后中国民间艺术团频繁来访,其中“刘三姐艺术团”最受欢迎,影响甚广。电影“刘三姐”扮演者黄婉秋率领的“刘三姐艺术团”一行21人应邀于1995年10月4日抵古晋开始对东马一个月演出,演出共80余演场,场场满座,演出节目丰富多彩,演艺高超,精湛,加之多为当地华文学校捐款义演,深受华人朋友的欢迎,刘三姐足迹走遍东马数十城镇,每到一处热闹非凡。

60年代初《刘三姐》风靡东南亚影坛,如今人们带着好奇的心情,来会见今日的刘三姐。年轻的一代也慕名而来,看看刘三姐的风采。当地报纸以“唱山歌的刘三姐来了,歌声还是那么嘹亮”为题作了专题报道。刘三姐就像一位民间友好使者,走到那里,就在那里传播友情。

在刘三姐艺术团演出的日子里,我三会刘三姐。首次在刘三姐一行抵达古晋那天,我们夫妇打破常规去机场迎接她。献给她最艳丽的胡姬花,出席首场剪彩演出。第二次是10月18日艺术团抵民丹莪市镇演出,我专程赶到那里,与当地华人社团领袖举行座谈会,为当晚演出剪彩。当晚演出极为成功,篮球场内外观众挤的水泄不通。第三次正逢美里省华人社团总会成立15周年庆典,我在那里会见刘三姐,我再次祝贺她演出成功,感谢这位民间巡回大使为我提供广泛接触东马人民的机会。让当地人民了解中国和中国的文化。

东马的华人约70多万,在当地30多个民族中人口居第二位。在东马大小城镇里华人处处可见,华语仍是他们主要的语言。大多华人的先辈来自中国沿海一带,广东,福建为多。一百多年前中国连年发生灾害,加之当时政局动荡,民不聊生,他们纷纷背井离乡,漂洋过海到南洋谋生,历尽艰辛在那里艰苦创业,劳作生息,代代繁衍,他们已在椰风蕉雨的土地上落地生根。如今的年轻一代已是第三四代的华人了。

我曾三次应邀访问诗巫,诗巫有“小福州”,“新福州”之称。我访问诗巫时曾参观华族历史文物馆,印象尤深。

我看到华族先辈如何冒着生命危险漂洋过海到诗巫拓荒的历史,如何与友族和睦相处互助合作创建家园,一部血与泪交织而成的历史画卷看了让我感动落泪。华族先辈那种敢于在恶劣环境中与自然拼搏抗争的奋斗精神,令我欢欣鼓舞。

我和同事在工作之余常常应邀出席华人朋友的宴请,或是到他们家里做客。我和他们之间走访有如走亲戚朋友一样,亲戚朋友情谊深,尤其每年春节前后我和我的同事出席他们的宴会日程常常排的满满的,一直排至每年的三月中旬。

招待会节目丰富多彩,从晚上六时半至十一时才结束,大家仍然意犹未尽。即使与他们第一次见面,也不感陌生,攀谈起来,倍感亲切。在言谈中我看到他们对中马的友好合作关系发展充满喜悦,对祖籍国的政治经济形势以及改革开放的成就给以高度评价。

邓小平同志逝世

1997年2月19日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逝世,我和同事万分悲痛。20日晨开始我挥泪在官邸降半旗致哀,21日开始设灵堂,接受州首长部长等高级官员及公众前来吊唁。我和同事守灵,在悲痛的哀乐声逐一感谢前来吊唁者。花圈一车车送来,吊唁人群络绎不绝,吊唁签名本上的留言深深表达了他们对一代伟人的无限敬仰和深切的悼念,读后我深感无限的哀荣。在那悲痛的日子里我回忆起1978年1月和10月随邓小平副总理访问缅甸和日本的情景,心情不能平静。我和同事在哀思中渡过很长的日子。我告诉他们,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时光伴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匆匆流逝,转瞬间我和同事以喜悦的心情在猫城迎来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时刻。

我们加倍工作,在古晋南市市政厅举行香港历史图片展,那天数百名朋友出席图片展开幕式,我为开幕式剪彩致词。我接受记者采访,古晋各报连续作采访报道,例如“香港回归是历史的必然”,“香港回归中国‘一国两制’构想实现”,“香港回归中国有助促进马中两国关系”……香港回归中国的消息成为当地报纸第一条新闻。总领事馆还举行“鸦片战争”电影放映会,六百多名朋友观看了影片,电影结束时,很多朋友对我说,今天他们目睹中华民族洗刷百年耻辱,以升华腾越的崭新面貌在亚洲崛起,感到万分高兴,他们拥护中国政府“一国两制”与和平统一的方针,祝愿海峡两岸早日实现统一大业,并表示为此努力,做出贡献。

中国与东马一衣带水,友谊源远流长。历史上婆罗州与中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那里流传着很多关于中国友好使者的故事。

笔者作为中国驻古晋首任总领事,在那里渡过四年多的美好时光。东马旖旎质朴的风光,绿草如茵,鲜花似锦的街道,热情好客的人民,留给我美好的回忆;在那里我结识了众多的朋友,从州元首,首席部长至普通人们,都留下可贵的友情;在那里我也感受当总领事的酸甜苦辣的滋味。1998年8月25日我们夫妇举行告别招待会,约四百名朋
友冒雨出席,在招待会上我致词感谢州政府和朋友的协助和支持,我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古话期望友谊地久天长。次日我们夫妇依依不舍离开古晋经吉隆坡回国,结束在古晋当总领事的日子。

Last modified onWednesday, 17 October 2018 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