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拉越串珠手艺 历史可追溯4万年前

砂拉越串珠手艺 历史可追溯4万年前

图示:砂拉越原住民的珠串色彩鲜艳。 图示:砂拉越原住民的珠串色彩鲜艳。

莉琳/报道

砂拉越串珠手艺历史悠久,早在4万年前就存在了!

根据记载,在第九世纪时,婆罗洲、中国、欧洲及中东国家就开始进行珠串贸易,当时,印度及中国最早抵达砂拉越进行该贸易活动。

砂拉越原住民制作的珠串,在过去也是珍贵的交易用途货币之一。

图示:把珠子一颗颗缝制在服饰上。

砂旅游、艺术、文化、青年与体育部部长拿督阿都卡林曾在国外博物院看到源自砂拉越古董陶珠,颜色艳丽,且有不同的形状,这些珠子都是珍贵的财物,当年可当成货币般用来购买必须品,在一些内陆地区的长屋,每逢有贵宾拜访长屋的时候,他们都会赠送串珠给予贵宾当纪念品。

图示:用陶土烧成的陶珠粒。

精制珠子可换一座长屋

当年这些珠子稀珍,在砂拉越原住民族群内拥有极大的魅力。传说一颗精制的珠子可换取一座长屋。这传说虽然似乎不合逻辑,但如果以当时社会诠释却是合理的:当村庄受外来人侵略而无法抵抗时,村里的长老若肯交出名贵珠子,确实能够赎回整座长屋,珠子也能够用来赎回被外村人俘虏的村人。

砂拉越原住民都喜欢把珠子串成项链和头饰,间中夹杂动物的牙或爪,有些则串杂铜环、铜铃和猴子骷髅,只有少数具特别用途的珠子,年老的族长会把珠子传给下一代人保管及传承下去,所以这些古老的珠子在原住民社群里象征着身份和地位,各类型的珠子曾经用在祈福及护身的用途。

一种称为Letsilo的珠子从蓝色、青色到深蓝色,加拉毕人将它视为珠子之首。

图示:珠串制成的各类作品,展现砂拉越民族文化特色。

Letsilo珠子之首

根据古老的传说,用蓝色珠子泡浸在水中,然后将沾着水的珠子水洒在谷种上,就能让稻谷结出丰收的稻穗,寓意年年丰收的祝福。

肯雅、加央与隆巴旺的祭师则采用黑褐色中间镶有一圈白色纹的珠子,这珠子是在进行法事和治病时专用,族人视这珠子有着权威及无上法力。

珠子一般被包裹在多层的布匹中,再藏入特别的容器内。唯有在祭祀或进行法事时,祭司才会拿出来使用,且还要避免女性及陌生人看见,否则珠子会失去法力。

图示:珠子串成的婴儿背篮。
图示:珠串需经过颜色编排,慢慢串成。

古董珠子传家之宝

一些古董珠子也会被原住民视为传家之宝,一代一代地传给后代子孙。

如今珠子虽被金钱取代,但仍有收藏家愿意付出钜款来换取名贵珠串,知道的人当宝,不知道的人当草。

原住民社会相传多种关于珠子拥有神力的传说:持珠者将能操控大自然的力量,辅助祭师发挥更大的医疗效益;特定珠子项链让猎人避开猛兽;收割稻米时将珠子置放稻穗上祭祀,可增加次年收成等。珠子在历史的演化中多少会在外形留痕迹,往往在鉴定这些珠子的制造、用途与传承等事迹后,珠子价格才会提高。

自1891年起,砂拉越博物院采集了各式各样由珠串制成的各类作品,展现砂拉越民族文化特色,包括珠串成的婴儿背篮、桌布、纸巾盒等等。

如今,珠串手艺主要应用在各种用品中,包括帽子、手提包、裤带、耳环及项链等,砂拉越也多次获国外博物馆邀请,将这些珠串收藏品带到国外展览。

图示:这套珠串展现出砂拉越的原住民图腾,需耗时数个月才能完成。

“Genserai Bungai”享誉国际

不久前,砂拉越玛拉工艺大学研究团队所研发一种珠子,以伊班文命名的“Genserai Bungai”硕莪纤混合陶土制成的珠串品牌在推展后,在国际珠串市场将成为瞩目的焦点。在伊班文中,“Genserai”有着“多元化”的含义,而“Bungai”就有着“款式与设计”的意思。

“Genserai Bungai”品牌的串珠,采用硕莪纤混合陶土制成,“Genserai Bungai”外观轻巧,是目前商业化的砂岩纤维粘土陶瓷珠子的研究产品。

数年前,本地一个名为“Sarawak Paperbeads”的组织,凭著丰富的创造力,勇于探索和创新,成为一个品牌。他们以“Sarawak Tribal Designs”(砂拉越土著部落图样)的标志图案制做纸珠。

图示:旅客喜欢买这类用珠串制成的小篮,做为手信送给朋友。

首先,需先切割纸张,有些纸张的长度甚至去到大约5公尺。第二阶段是制作珠子,有滚动、堆叠和成型三种方法。纸珠做好后,必须在一天之内上漆和风干,最后再用线将纸珠串连起来。

至于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完成一件作品,取决于纸片的长度,以及使用多少颗纸珠。纸珠上的图案,一些是用手工画上去的,一些则是用电脑打印出来,手绘图案的珠子则非常耗时。

纸珠应该存放在干燥的地方,因为已上漆,所以它耐热、可沾湿、可淋雨,但千万不要将纸珠浸泡在水中,如果它被雨水淋湿了,应将纸珠放在太阳底下晒干。

图示:砂拉越玛拉工艺大学研究团队所研发,硕莪纤混合陶土制成的“Genserai Bung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