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唇街系列5】华人游神 老街险遭炮轰
- 登载于 小城故事
古晋老故事 / 李振源
玛格烈炮垒是在1878年破土兴建,并在翌年竣工,总共耗资8100元,主建筑是座楼高3层的方形堡垒,顶楼为了望台,在拉者朝代都有全天候的守卫站岗,且到了夜晚,每个钟头都会大声向附近的王宫报平安。
了望台内悬挂有一面大铜锣,以备紧急事件发生时示警,堡垒的底层为办公室,楼上是宿舍,堡垒的左边为死囚牢房,炮垒上架着大炮,居高临下的对准着河面,随时准备炮轰沿用水路进犯的敌船。
以王妃玛格烈命名的这座炮垒,座落在砂拉越河对岸的一座小丘上,和老巴刹仅一水之隔,虽然是近邻,但很多老巴刹的旧居民,都对它的来历,与拉者和玛格烈间的爱恨情仇都不甚了解,反而是过去每晚8点钟,由此炮垒所发射的一响报时炮声,迄今尚深烙在老市民的脑海中。
八点炮
早在20世纪初,直至70年代前后,每到晚间8点正,玛格烈炮垒的守卫,就会朝天开了一响大炮,这记响彻云霄的报时炮声,在方圆7哩内都清澈可闻,尤其是在砂拉越河的潮水高涨的时刻,炮声更是震耳欲聋。
最初的时候,这记晴天霹雳般的炮声,是在提醒子民,现时已晚间8点正,拉者王宫的大门将关闭起来,王室成员即将共进晚餐,谢绝再有访客骚扰,久而久之这响报时炮声便成了一种传统,直至70年代,据说由于古炮的弹药短缺而成了绝响。
恫言炮轰老巴刹
虽然玛格烈炮垒的作用在防御敌军入侵,但自落成迄今,都未曾向敌人放过一炮,然而拉者却曾下令把炮口瞄向海唇街,恫言把老巴刹轰成废墟。
原来在1902年中,霍乱瘟疫从砂拉越的内陆蔓延到古晋,很快便有多名坡众因上吐下泻而亡,传染病象脱缰野马般散播开来,以致一发不可收拾。
霍乱肆虐,各种耸人听闻的谣言四起,其中包括了指拉者查理士为了修筑道路,意图动用炸弹把大石路一哩半的一颗巨石“巴都肯央”(Batu Kenyang)炸平,而触怒了石头上的精灵,刻意散播瘟疫来惩罚世人的。
所谓的巴都肯央,是矗立在大石路一哩半,青统大厦对面的一颗深褐色怪石,此巨石高约20尺,长逾80尺,宛若一座小石山般,因而从它前边绕过的公路,便称为大石路。
话说在19世纪末,拉者查理士准备扩建从市区直通3哩的大石路,有意将这颗妨碍工程进行的巨石炸掉,据说当年负责在大石上凿洞准备埋置炸药的工人,不是突然昏死,就是大病不起,甚至于口吐鲜血,所以炸石的原意就在诸多事故发生后作罢,而让这颗披着神秘色彩的巴都肯央一直保留迄今。
也就在此同时,霍乱症由内地扩散到古晋,于是拉者妄图炸石,惹来瘟神的谣言四起,加上当年古晋的卫生与医药设施相当落后,一时间无法有效控制瘟疫,所以坡众为此人心惶惶,而在彷惶失措之馀,便决定藉着神灵之力来驱赶瘟疫,因此在有心人的策划下,准备举行盛大的游神法事。
.jpg)
游神触怒拉者
很快的,主事者便请来了法师,当街开坛扶乩,割舌画符作法,随后还坐上刀轿,由善信抬着在老巴刹一带游行。
事先未获得照会的拉者查理士不禁为此大发雷霆,派人传达即刻停止游神的命令,然而当事者与参与的信众却置之不理,如此一来更把拉者激得暴跳如雷,火急召见几位华社领袖,脸色铁青的向他们下达严厉警告,恫言若不即刻停止游神,解散游行的群众,将把玛格烈堡的炮口对准海唇街,轰掉整个老巴刹。
华人领袖们见拉者态度坚硬,担心查理士会真的把心一横,就下令炮轰海唇街,届时便生灵涂炭了,因此匆忙赶往解散游神队伍,消除了老巴刹的另一场劫数。
其实早从1857年的石隆门华工起义事件后,布洛克王朝的历任拉者,对华人都存有一定的顾忌,尤其是次任拉者查理士更曾多次在公众场合,当着各族群领袖面前,向赴会的华社头人发出警告,要他们好好看紧族人,切勿作出反抗王朝的举动。
除了在口头警告,查理士在老巴刹对岸山头修建玛格烈炮垒时,口头上是说要保护古晋的安全,但当时的很多华人,却相信堡垒的炮口,随时都可能瞄准对岸的华人社区。
避过日军轰炸从未遭受到袭击的玛格烈堡,在次战期间,日军原打算把它炸毁,但也因一时失算而使她避过了一劫。
且说在1941年12月19日的中午,载着24枚炸弹的一架日军轰炸机,朝着重点轰炸目标——玛格烈堡飞来,机师从新邦地卡便开始投弹,越过万福路、浮罗岸、慕娘公司一路炸到砂拉越河的中央,便已投完机舱内的所有炸弹,而使玛格烈堡避过了粉身碎骨的一劫,然而日本侵略者的这次乌龙大轰炸,却造成了26名无辜的坡众罹难,73人负伤的惨剧。
一轮疯狂轰炸后,日本鬼子在1941年的平安夜占据了古晋,并在玛格烈堡升上日本旗,结束了布洛克家族对砂拉越的统治,其实自从启用后,这座堡垒共经历了四个不同的朝代,即最初的拉者王朝、日据时期、英国殖民地时代,和以后的独立岁月,所以在堡垒的旗竿上,也总共有过四个不同朝代的旗帜飘扬过。
联军光复了砂拉越后,砂拉越让渡予英国为殖民地,当年为了退敌而建的玛格烈炮垒,总算完成了历史使命,所以在50年代,它被拨作警察部队练习无线电通讯的学堂,后来一度成为高级警官俱乐部、民防局总部,直至1971年成为警察博物院,2014年后则作为一个景点,开放予各方游客参观。
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