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西连民众中学929金禧校庆前夕 沧桑巨变薪火相传
- 登载于 小城故事
★文:张国雄
期待已久的929西连民众中学50周年校庆晚宴将在本星期六(9月29日)于该校大礼堂引爆!
有别于其他校庆,西连民众中学50周年庆典晚宴,届时,超过百名的前教职员、校长、代校长及前校董将受邀出席,共襄盛举,它不仅是校庆,同时也是这50年来难得一次的感恩晚宴。
1968年,一批热爱华文教育的先贤发动筹建西连民众中学,从简陋的亚答校舍、木屋校舍以及今天的钢筋水泥校舍,这项转变的确是一步一脚印,多个年代默默耕耘的校董所付出的成果。
据悉,当年在进行注册也面对一些阻力,因为当时斯里阿曼省一批华教人士也同样申请类似的办华文独中的准证,所幸,当年的校董包括已故拿督斯里蔡清木等人不辞劳苦向相关政府部门极力争取,最终,西连民众中学成为当时三马拉汉省唯一的华文独立中学。
1970年学生达最高峰
70年代,教育部实行落第政府考试的小六生,将无法升上政府中学,此举导致西连民众中学大爆满,最高峰是在1970年,总共是350人。
好景不长,政府多个年后取消有关措施并开办过渡班(桥班)以收留有关落第生,就读一年后才进入政府中学初中一,自此之外,西连民众中学面临严重的打击,学生人数每况愈下,最底谷学生仅有31人。
伦为微型独中后,校董会决定调整脚步实行小班制,师生互动大,相处融洽,贯彻因材施教的方针并做到有教无类的特色。
近年,在李利名接棒校董会后,注重学生在各方面平衡的发展,一切以学生为本,并坚持这种办学理念,目前,西连民众中学师资阵容稳定,所有教师具备大学学历,毕业于中国、台湾及本地大专院校。
于2006开办高中部的西连民众中学,目前学生来趋稳定,据了解,报读明年初一的新生已超过20名,这是非常健康的发展。
走出困境传承文化
创校50周年主题:“沧桑巨变、薪火相传”,正合时宜,这一路走来道路崎岖,所面对的压力,尤其是经济负担非笔墨能形容。如今已经从困境走了出来,现在是时候专注文化命脉的传承。
西连民众中学为了解决学生上学所面对交通的问题,在热心人士的赞助下,毅然添购3部校巴,其中2部跑西连与新生村路线;另一部专跑西连与巴莱林吟;在提供学生当儿,校巴在周末期间也提供包租服务,藉此增加学校收入。
与此同时,为了突出学校的卖点以及确保学生在舒适的环境下上课,校董会在5年前落实全校冷气系统,普遍上获得家长的认同并也分担电费及维修费。
全校冷气、电眼监控
此外,为了更透明化管理,学校也在多年前进入全天候闭路电视监控,校董部随时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观察学校状况,学生一旦在课堂上发生仍何纪律问题,校董会也随时可以获悉。
50周年校庆筹委会主席赖招良表示,为了此次难得周年庆,校董会在一年前就开始筹备,势必将庆祝会办得有意义及不一样。
他说,办这项校庆晚宴主要目的就是感恩,因此,工作小组就通过各项管道将前任教职员、前校董及创校的老家属等,尝试将每一位曾经为学校献力者“回家”走走、看看,共同回来忆往事话当年。
赖招良鼓励回校忆当年
他说,在进行拜访前教职员的同时也有许多意外的收获,存著许多当年的相片及资料,因此,校董会决定在庆祝会后带领校庆特刊主编专程拜访,以搜起更多资料,丰富特刊内容。
以“群爱俭朴”为校训的西连民众中学配合50周年校庆也展开了筹募办学经费活动,来补充学校财政库存,因此,赖招良希望社会热心人士积极响应,为华教发展供贡献一份力量。
他说,自从5年前首长已故丕显斯里阿迪南定期每年拨款后,减轻了学校七成的经济负担,剩余的仍由校董会筹集。
赖招良感谢热心人士积极响应这次的金禧晚宴,票券早在一个前就售罄,届时欢迎大家准时出席,一起来见证50年的成就以及展望未来。
●当年是在炎热天气下于篮球场举行周会。
●创校初期以亚答建成的木板校舍。
●70年代在社会人士发动筹建的半钢骨水泥校舍(上),经过多次的修建,目前已提升为冷气系统教学楼(下)。
●宽敞的大礼堂,是课外活动的主要场所。
●当年首座新教学楼开幕盛况。
●学校入口处挂起巨型布条,热烈欢迎来宾们出席金禧纪念晚宴。
●西连民众中学目前的乌瞰图。(航拍照)
●西连民众中学70年代女子篮球队英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