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600古田乡亲 周五云集诗巫恳亲
- 登载于 小城故事
(诗巫5日讯)第六届世界古田同乡恳亲大会暨砂拉越古田公会创会90周年将于12月7日至9日在拉让江畔的诗巫举行。海内外有6 百多名乡亲将在有“新福州”之称的小城聚首叙乡情。届时,中国古田招商推介会及项目签约仪式也将于12月7 日下午3 时在金地大酒店举行。
中国福建省古田县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钱本勇,古田县县委常委、县委统战部长卓昌旭及中国驻砂拉越古晋领事馆总领事程广中将出席盛会。
砂拉越古田公会会所扩建工程也配合这两项盛会而于12月8 日举行落成典礼。扩建后的二层楼会所,在顶楼创设有古田历史走廊及古田文物馆,使古田公会成为诗巫福州十邑文物馆及张氏文物馆之后建立的第三个建立文物馆的乡团。
文物馆目前收藏2 百多件旧时代的生活用具,除了本地乡亲的捐献之外,部分是来自古田县城西街道曹洋村姚祖泉的捐献。会所二楼还设立了婚姻注册处、资料档案室及青年团、妇女组及乐龄组领导的办公室。
图二:古田县城西街道曹洋村姚祖泉捐献的蓑衣,即古代的雨衣。这种雨衣在唐代就已经存在。
古田先贤陈立训与陈观斗
在各地同乡欢聚在也有“鹅江”之称的诗巫,庆祝以上盛典之际,古田人甚至诗巫人都不会忘记先贤天猛公拿督陈立训与诗巫福州移民领航人陈观斗的贡献。两人的胆识、勇气、毅力与远瞻的精神,不仅为古田人模范,也是大家学习的典范。
在砂拉越古田公会仁爱之家的左边,大家会看到“古田人南迁垦荒111周年纪念楼”前肃立的2 尊塑像,他们就是古田先贤陈立训与陈观斗。
陈立训(1914年-1992年),祖籍福建古田县大桥镇横洋村人,幼受私塾教育,完成高中教育,曾任东北军第63军上尉副营长。1937年,时年23岁,奉父之命前来诗巫主持“豫丰兑庄”。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他参与“诗巫筹赈中国难民委员会”和“美以美会筹赈中国难民委员会”。日据时期,他身陷囹圄33日。战后,他致力恢复诗巫地方秩序与社会重建工作,并于1939年担任首届诗巫民选市议会主席。
1951年他创立了福华银行,在扶助华人工商业发展,繁荣诗巫经济贡献斐然。在担任古田公会主席长达34年(1946-1980)期间,为古田公会参股投资金融领域,获利甚丰,并奠定公会在福利、教育、乐龄基金、创设古田纪念公园及仁爱之家等铺设经济基础。他也曾担任诗巫福州公会主席,并获得英女皇颁授O.B.E勋章及砂拉越州政府颁授拿督勋章,同时也被委为天猛公,即诗巫华人最高领袖。他不仅对古田人有巨大的贡献,对整个诗巫社会都有贡献。
图三:砂拉越古田公会仁爱之家。
诗巫福州移民领航人陈观斗(1882年-1964年),祖籍福建古田县平湖镇坑下村人。1900年,时年18岁,适逢黄乃裳招垦,奉父之命为古田人领航,率领首批福州垦民前来诗巫垦荒。
由于他通晓英文,在南下途中,协调与排解纷争及安排住宿等。1901年抵达诗巫,将古田垦民安顿在王士来坡。当第二批垦民来到诗巫时因为有人感染痢疾而亡,他也协助料理后事,本身也被感染而卧病70多天后痊愈,在确定垦场事务平安无事后,他功成身退,返回中国继续学业,并高中秀才。后来他还考获美国西北大学硕士学位,任福州华南大学兼协和大学教授。1919年南下新加坡美以美会代理教育总干事。1928年携眷迁居马来半岛实兆远,先后担任实兆远宣道堂牧师及新加披福灵堂牧师及三一神学院教授。
图四:“古田人南迁垦荒111周年纪念楼”前肃立的两尊塑像,纪念先贤天猛公拿督陈立训与陈观斗。
图五:“古田历史走廊”展示古田人南来诗巫最初的垦居地及福州人下南洋的路线图。
图六:“古田文物馆”展示乡亲捐献的两百多件旧时生活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