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让江的思念
- 登载于 小城故事
犀鸟情思 / 中国驻古晋前总领事 吴德广
拉让江江水滔滔,青山叠叠,处处郁郁葱葱。上游岗峦起伏,森林茂密,下游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江上轮船、汽艇如鲫,两岸景色迷人,十分妖娆。
拉让江是砂劳越州的第一大河,也是马来西亚最长的河流,全长约 350英里,支流密布,流经的区域甚广,众水汇流,水势浩荡,气象磅礴。拉让江流域幅员广大,土地辽阔,人民勤劳,物产丰富,沿江的市镇诗巫、加帛、加拿逸、民丹莪、泗里街等,经济发展,欣欣向荣,人民生活富裕。拉让江江水日夜奔流,注入浩瀚的南中国海。
笔者在古晋任职期间数次去诗巫办公务,下榻于江边的晶木旅店,清晨凉爽,喜欢沿江漫步,欣赏那如诗如画的风光,心旷神怡。笔者最后一次访问诗巫至今近三年了,离别以来,尤其在北京无时不在思念拉让江,思念那里的江水、土地、人民……思念那里的一草一木,以下四点思念尤多。
首先,笔者思念拉让江流域日新月异的变化。诗巫以及沿江的其他市镇原是莽莽榛榛的原始森林,经过近百年来华族与友族共同奋斗,那里已建立了文明的天地。在新的市镇里拔地而起的楼群虽然与吉隆坡都市的高楼大厦有所不同,但那些楼群显得年轻,生气勃勃,格外安祥,且有独特的情韵。诗巫市区车水马龙,道路四通八达,商店鳞次栉比。在诗巫人们也能购买到现代的电器设备以及时髦的电脑设备等。它们与世界上新兴的城镇并无多大区别。诗巫机场时有波音客机起落,市区热闹非凡,入夜万家灯火,灿烂夺目。那里的经济发展虽然不是一帆风顺,但是他们终于克服了困难,东山再起。那里不少跨国公司诸如启德行、常青有限公司、越邦有限公司等的经济实力得到很多国家的认同。他们不仅为拉让江流域的经济繁荣作出贡献,在国内外的经济发展中也扮演着他们的角色。他们是现代社会,是生机蓬勃的农业、工业、商业和信息的社会。我思念那里的经济发展,相信那里的经济发展像江水一样滔滔向前。
第二,笔者思念那里艰苦创业的人民。昔日诗巫人民拓荒的生活非常艰难,从福州漂泊至那里的垦殖民披荆斩棘,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开辟荒野,变荒野为良田。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置身于荒烟瘴雨的热带森林里,不管潮湿溽暑,野兽出没,蚊蚋成群,他们在那里种植稻谷、薯类和果菜,又种植橡胶、胡椒等经济作物,他们凭借橡胶价格上扬的机遇来改善他们的生活。他们不但绞尽脑汁适应当地的炎热的气候,克服水土不服的难题,还要冒着被猎取人头的危险,他们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在困苦艰难中创业,他们的拓荒事迹和创业精神,与美国人开发西部的历史可以媲美。笔者敬佩他们不怕死不怕苦的创业精神,这种精神展示华族生生不息的追求和在任何环境下不屈不挠勇于进取的精神。笔者思念他们的后代是否继往开来,像拉让江一样永不停息后浪推前浪,勇往直前。
第三,笔者思念那里民族和睦共处并肩奋斗的精神。昔日那里达雅人猎人头的习俗已成为神话,成为新的天方夜谭,百余年来那里的土族、华人、马来人已友好相处,亲如一家。他们之间没有根本利害冲突。早年移居那里的华人得到土著人和马来人的热情帮助,克服语言障碍等困难,在那里安家落户。如今很多华族青年和土族、马来族的青年通婚,生活在一起,土族、马来人也学习华人种植农作物,在华人开设的公司任职,一起做生意,并从中得到实惠,他们克服种族之间生活方式上的差异和语言、文化的差异,互助配合,互相帮助,融汇各民族各式各样的经济活动,团结一致,建设共同的家园。那种多元民族和睦相处的精神堪称是世界的典范。笔者深信这种民族和睦相处的精神像拉让江一样长流不息。
第四,笔者思念那里重视教育价值的精神是否得到发扬广大。拉让江流域的发展史实,包括多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有口皆碑。他们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那里人民十分重视教育价值。新福州垦殖民在定居之后,以聪明的头脑,尖锐的眼光,灵活的思维,意识到教育的价值。“再穷也不能穷教育”这句话后来成为他们的座右铭。他们在那里设立学校。据记载,1916年他们首创竞南小学,翌年复创光华、光南两小学。今天拉让江流域中、小学近百间,成为华文教育发达的地方。他们重视教育,教育发达,人才辈出。教育的发展不但加速拉让江地区各个领域的建设,也为国家社会提供了大批专业人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作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主体,欲树木必先树人,他们懂得教育的意义,以史为鉴,重视教育价值,获益匪浅。
拉让江江水日夜奔流,寓意着那里的文明历史绵延不断。笔者思念悠悠长长,就像江水一样久远长流。但愿拉让江人民历久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