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答街望族篇】刘建发家族④ 刘友珊是杰出的富二代
- 登载于 小城故事
亚答街望族篇:刘建发家族(4)
古晋老故事 / 李振源
刘建发七子中,以“六爷”友珊的知名度最高,不仅在商界长袖善舞,还担任“顺丰公司”总理一职长达7年,且热心于教育事业,为民德学校的创办人之一。
和他前边的5名兄长一样,在家排行第6的刘进贤,字友珊,在1879年出生于刘建发在潮州刘陇村的大庄园内,由于当时正是刘建发在古晋的事业之巅峰期,所以友珊恰似咬着金钥匙出生的天之骄子,备受家族上上下下的呵护宠爱。
在他5岁(1884年)的那年,南洋传来了坏消息,说是他父亲在古晋亚答街的店铺,全被大火所焚毁,不久后,刘建发便因患了重病而返回家乡休养,小友珊难得有机会和久违的父亲相聚。
奈何几个月后,于1885年的农历正月12日,刘建发因中风而撒手人寰,当时友珊才6岁,然而尽管年少丧父,但老爷子留下了丰厚的家财,他与几名兄弟的优渥生活品质丝毫没有改变,无忧无虑的在家乡过着快乐的童年,并入读私塾背朗诗书。
下南洋领遗产
1897年前后,18岁的刘友珊,已是位既有妻室,又有儿子的青年,他见几名兄长,都陆续到古晋接管父亲刘建发遗留给他们的家产,于是也跟着挥别了妻儿,以新客的身份,沿着当年他父亲南来的水路踏上征途。
然而刘建发的儿子们,却怀着和父亲不一样的心情上路,他们的父亲在40年代到南洋时,身上穿的是破烂的衣服,乘坐的是残旧的帆船,对未来的命运完全无法掌握,前途一片茫茫,但第二代人南征时,穿的是锦衣长袍,坐的是大汽船,怀的是到南洋接收父亲大笔遗产的心态上路,可能还抱着很浓郁的旅游心境出远门。
尽管在刘建发的几名儿子先后到古晋时,已是刘老逝世整十年后的事,曾经叱咤风云的“义顺公司”商业王国也已解体,但他数量庞大的房地产依旧还在,所以初抵古晋的刘家少爷们,在接收了老爷子留给他们的遗产后,仍然能安享富裕的生活,并凭着父亲的馀荫,以名门贵公子的身份,周旋于缙绅达官之间。
特别是中英文兼通的六爷刘友珊,在当年的政、经和社交界,更是名重一时,然而深谱坐食山崩道理的他,在熟悉了古晋的环境后,便计划开拓自己的一番事业,还决定放弃南洋与家乡两边折腾往来的生活,而在1902年,返回潮州刘陇村的老家,把他的妻儿全都带来古晋,从此这一房人便在古晋长居了下来。
任公卖局经理
安顿了妻小后,刘友珊逸然接受拉者政府的聘请,出任烟、酒公卖局的首任经理要职,原来到了20世纪初,拉者政府不再延用昔日招标的方式,公开让私人界竞标经营鸦片烟、赌馆和酒类饮品的专利权,而成立“公卖局”来管制和经营这些特种行业。
烟酒公卖局是隶属于拉者王朝的一个衙门,刘友珊显然看中了这个空缺能帮他扩大人脉网络,与结识更多的高官显要,所以在安顿了家小后,便接受了拉者的献意,担任了任期3年的首届公卖局经理要职。
合约期满后,刘友珊遂向拉者请辞,离开公门自行创业,他当时看准南洋的原产品,特别是橡胶的行情一片大好,于是便在晋连路8哩至10哩一带,购置了大片的土地,雇用园丁开辟成橡胶园丘,取名“发茂园”,并开了间“发茂号”的土产商行。
蝉联顺丰公司总理七年
性格豪爽的刘友珊,是位重承诺的商人,在他的经营下,“发茂园”的字号还曾经名噪一时,算是刘家第二代人中,于事业上颇有作为的一位。
正因为他是名门望族之后,他也继哥哥刘进春和弟弟刘进乐之后,从1928年开始,连任“顺丰公司”总理一职达7年之长。
顺丰公司原是潮州公会的前身,战前的会所设于海唇街1号,现在大华银行的楼上,相传最初也是由刘建发等先贤所倡办,并由同乡所推举的“总理”负责领导会务,在1915年,刘建发的7公子刘进乐,便曾担任顺丰公司总理1年,后来刘老的5子刘进春,也在1918年至1921年间,出任顺丰公司总理一职3年。
过后顺丰公司改组和扩大组织,“六爷”友珊在1928年至1933年,一连蝉联了5年的总理职,1934年顺丰公司易名为“潮侨公会”,刘友珊众望所归的出任主席,直至他在1935年不幸病逝为止。
病逝新加坡
除了乡团组织,友珊也是华商商会的主要领导人,同时在古晋市议会于30年代成立时,成为其中一名官委议员,然而天妒英才,他却在1935年因患了重病,被送往新加坡治疗,不幸在同年的8月16日病逝于狮城,享年56岁。
刘友珊的遗体,初时安葬于晋连路6哩的潮州新墓园,而此片新坟场是因一哩半的老义山已“客满”后,他与顺丰公司众理事在1932年合力向政府申请的潮属新墓地,只是没想到他却成了首位入住新墓园的先人。
然而由于新坟场属于会积水的白沙地质,大多数的丧府成员,都不愿意将先人的遗体埋葬于此,刘老唯有独自守着空墓园达30年之久,直至1971年,潮州公会在巴东吉当路9哩另辟一个新的墓园后,才隆重的把他迁葬在此座潮州义山内,且还为他修筑了一座有凉亭遮荫的坟墓,尚立了一块“墓志铭”,表扬他生平对公会与教育事业的贡献。
合办民德学校
其实刘友珊算是早期少数学贯中西的先贤之一,在20世纪初,中华民国刚刚成立,海外华人也在革命新思潮的冲击,认同办学是振兴民族大业的要务,因此在1916年,刘友珊连同他的哥哥刘进春、沈东昌和邓君六及张良朋等,于汉阳街门牌31号的店铺,开办了民德学校,后来此学校由顺丰公司接手管理,并发展成了后来的古晋中学。
.jpg)
刘贵镔任晋中校董会主席
由民德到晋中,刘建发家族都在董事会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使到了千禧年,晋中校董会主席刘贵镔,亦是刘建发家族第二房的第五代玄孙。
这位刘建发的玄孙,是名谦谦君子型的人物,为国家统计局高级官员,他的曾祖父刘进国是刘建发的次子,唯可惜他英年早逝,留下二名儿子廷维与克宜,其中大儿子廷维在年轻时,有随着堂兄弟们到古晋接收先祖的遗产。
第二房第三代长孙的刘廷维,只在古晋居住了一段时间,后来便迁居至西马的怡保,而他所育的唯子刘立嗣,在50年代,带着妻子和年方3岁的儿子贵镔,前来古晋谋生,他先在叔父刘振藩于大石路的刘氏父子有限公司里任职,后来则投身于家族所经营的一家中英文报社当技工。
三岁过番的刘贵镔,儿时居住在青草路,于古晋中学完成高级剑桥文凭教育后,即投入统计局服务,如此一晃便30几年,直至荣休后,遂改变跑道于私人领域再出发。
他在公务之馀,也积极的参与潮州公会,和晋中校友会等社团的活动,先后担任过多年的校友会主席和秘书长的高职,且于2000年,成为潮州公会教育组的负责,随即获选为晋中校董会主席。
刘贵镔君育有2名儿子刘英豪和英宏,皆是学有所成的专业人士,为刘家杰出的第六代传人。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