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梅市《重铸刘善邦》新书推介礼圆满举行 “刘善邦返乡”交流会创造历史性意义

林韶华博士移交赞助金支持罗芳伯故居纪念馆馆活动经费。 林韶华博士移交赞助金支持罗芳伯故居纪念馆馆活动经费。

为了加强学术交流,扩大研究范围及收集更多研究资料,砂拉越华人学术研究会一行6人,在会长林韶华博士与署理会长陈立桐(即诗人田思)率领下,于5月30日到广东访问,并于5月31日至6月3日造访嘉应学术界,获得当地客家研究学者们的高度重视,成功与知名的中国梅州市华侨历史学会联合主办的海外客家历史人物研究:刘善邦三部曲《重铸刘善邦》新书推介礼,与此同时,中砂学界工作者同时进行马来西亚砂拉越民族英雄“刘善邦返乡”交流会,以促进中国学术界及刘善邦原乡陆丰市政府及罗庚村等地对海外客家历史人物的认识,交流会结束后,余波荡漾,涟漪圈圈,大家在激动的氛围中相约在未来分途并进,互相努力,矢为这位天下知名的砂拉越客家历史英雄的可歌可泣的历史在研究及传播工作中,作出当代人应有的贡献。

砂学界工作者和与会代表合影于嘉应大学客家研究院前。

是项梅州推介兼交流工作获得嘉应学术界客家研究学者肖文评、周云水、夏远鸣三先生热烈响应,砂拉越华人学术研究会由林韶华博士、诗人田思、房林博士、研究员柯佳育及李海丰组成,为了让工作顺利开展,林韶华博士此行特别邀请石隆门华人社团领袖兼本曼查黄扬浪先生同行,在中国方面,研究会发函邀请嘉应客家研究知名学者如锺晋兰、冷剑波,梅州中国客家博物馆由郭新志副研究员代表出席,在刘善邦原乡陆丰,则透过中国驻砂拉越总领馆,特别邀请广东省陆丰市侨联主席许益女士,许益主席率领罗庚村刘英裕、刘英台、刘贤辉、刘根灵、刘英开、刘志林、刘俊涛、刘福龙、周雪云组成的陆丰10团全程与会,研究员李海丰就特别指出,这场推介礼具有跨时空的象征意义,为两地的文化交流,带来了深层次的历史意涵。

林韶华博士于6月1日上午9点《重铸刘善邦》推介礼欢迎词中表示,此次推介礼的宗旨是让李海丰对其石隆门华工历史新著的内容提出具体的报告,让各个协助单位的代表有所了解,“我们也对这位南洋拓荒先贤的贡献作出历史定位,进而提出其原乡建立纪念堂的建议,希望能吸取有关单位的意见。”

中国梅州市华侨历史学会会长肖文评接着发言表示:“砂拉越华人学术研究会研究员李海丰十年磨一剑,所取得的有关刘善邦的研究成果,我们充分肯定和赞扬。尤其是在当前中国政府倡议“一带一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过程中,研究马来西亚国家英雄和中国侨领刘善邦,有着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价值。”

与会者专注参与“刘善邦返乡”交流会。

也是嘉应大学客家研究院副院长的肖文评接着对砂拉越民族英雄刘善邦的研究意义特别指出:“刘善邦既是粤东客家侨领,对开发马来亚作出重要贡献,也是马来亚反对英国殖民者的国家英雄,为马来亚的独立和自由献出了自已宝贵的生命,是中马两国友谊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在马来西亚,因为砂拉越华人学术研究会的积极参与和李海丰先生刻苦钻研,先后出版了《寻找刘善邦》《信仰刘善邦》《重铸刘善邦》三本专著, 非常清晰地再现了刘善邦生前的历史功绩和死后的境遇及转变,为刘善邦确定为马来西亚砂拉越的民族英雄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和现实依据。”

针对梅州学界在此课题的立场及态度,肖文评会长认为在中国国内,由于研究资料的缺乏,有关刘善邦的研究成果很少,“我们一定会充分利用这次交流的机会,积极与海外研究机构和研究学者合作,把有关刘善邦的研究做好,帮助马来西亚国家英雄刘善邦回到故乡,促进中马两国的人文交流和互联互通,为中马两国友谊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为广东省陆丰市侨联主席的许益女士在推介礼上表示,是次新书推介礼有别于过往她在担任文联工作时参与的任何一本书籍首发式,因为这是一位陆丰客家籍贯人士在海外获得在地由官方给与高度肯定及拥有官方认定反抗英殖民统治的民族英雄,非同一般的一般文集推展,她感谢嘉应学界客家学者尽心尽力协助推动刘善邦系列研究在中国学界举行推介礼,对研究员李海丰历尽10年而完成的学术成果也表示由衷认同与赞赏。许益女士同时郑重呼吁是项研究成果及石隆门华工历史文化交流会在未来可以安排前往陆丰市举行,她承诺在能力范围内,必定对这些活动进行高规格的接待与响应,发动更多相关单位参与了解陆丰客家先贤在南洋拓荒历史上取得的贡献,进一步扩大刘善邦在中国原乡的影响力,她认为这是陆丰市侨联应落实推动的责任与使命。

石隆门华人社团领袖兼本曼查黄扬浪赠送石隆门精美风景图册于华侨历史学会会长肖文评,林韶华博士及田思分别送于许益及刘英裕。

在各界代表发言后,推介礼由砂拉越华人学术研究会林韶华博士、广东省陆丰市侨联主席许益女士、梅州市华侨历史学会肖文评会长、八万镇高塘罗庚村前村长刘英裕先生四人共同揭幕,砂拉越华人学术研究会署理会長陈应桐先生进行内容点评,作者李海丰分享著述心得,接着林韶华博士分别赠送纪念品给四单位,对大家在过去给予研究工作上的协助表达了谢意。推介礼分别赠送新作品给与会嘉宾,分别为陆丰市侨联、八万镇高塘村委、八万镇高塘罗庚村刘氏各宗亲、高塘双派村委、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学者、嘉应中国客家博物馆代表、嘉应白渡镇凤岭刘阿生后人等,推介礼在与会热烈掌声中宣告礼成。

值得一提的是,当林韶华博士为大家引荐石隆门华人社团领袖兼本曼查黄扬浪先生时,本曼查黄将随身携带的石隆门精美风景图册分送与会者,大家对当年华工公司所在的石隆门好山好水名山古寺感到惊艳不已,本曼查黄的石隆门图册分尽而继续向他索取不得者频频抱憾,此趟本曼查黄堪称推广砂拉越旅游的杰出推手。

全体与会成员在结束《重铸刘善邦》推介礼后,中场休息15分钟,接下来又进行具有历史意义的“刘善邦返乡”交流会。

林韶华博士赠送李海丰新著给华侨历史学会会长肖文评。

进入砂拉越民族英雄“刘善邦返乡”交流会时,先由华侨历史学会会长肖文评发言,他告知与会者有关刘善邦研究成果与当前中国政府倡议“一带一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过程中可以相互结合,目前刘善邦历史身份虽然已经明朗,但其历史身份及历史定位形成的影响力在中国该如何逐步进一步催生,这都是需要聆听当代研究者的学术意见。由是,研究员李海丰在1小时内为与会者提出了“刘善邦返乡”的各层面工作:

1、报告陆丰客家人士在马来西亚被砂拉越州政府定位为砂拉越州反抗英殖民的英雄,在古晋各地区都有相关的历史遗址及纪念性建筑,长时间产生巨大作用,其影响力历久不衰。

2、鉴于刘善邦历史身份是明确的,李海丰初步提呈在陆丰罗庚原乡立碑、修纪念堂的可能性及未来双边合作的方案。

3、提呈祭祀刘氏祖祠历代先祖并敬告刘氏先祖已完成刘善邦历史考察,推动刘善邦在刘氏祖庙立神主牌入座事宜。

4、祭祀刘善邦胞兄刘世兴祖坟,敬谢刘氏先祖遗留下来的口述史料协助当代学者完成历史考察工作。

5、提呈刘善邦在兴宁刘氏总祠入族谱事宜。

6、初步提呈将刘善邦历史列入广东省梅州市的中国客家博物馆,吁请博物馆设置以刘善邦为主题展览区的可能性及双边合作方案。

7、报告砂拉越学界追寻石隆门华工起义时使用的三山国王护身付印雕版的由来,根据线索追寻并建构少年刘善邦1800-1820在原乡学艺的历史概况。

8、初步提呈由砂拉越华人学术研究会及石隆门华工史迹文化遗产学会联合组团拜访陆丰市政局、三山国王霖田祖庙及罗庚山刘善邦原乡的事宜 。

9、吁请嘉应大学客家研究院因应石隆门华工历史研究第二期的推动工作,在学院内规划协助处理“刘善邦返乡”课题与相关工作计划事宜。

右后起依次为刘俊涛、刘英台、刘志林、刘英开、刘贤辉、侨联主席许益、刘福龙、刘根灵、周雪云、李海丰,前排左起依次为本曼查黄扬浪、田思、林韶华博士、刘英裕。

与会大众十分专注的聆听李海丰的第二期的推动工作计划,陆丰市侨联主席许益女士随后表示,根据李海丰提呈在陆丰罗庚原乡立碑、修纪念堂的目标与当前中国政府推动新农村计划中的“一村一品”概念是相应的,将罗庚原乡打造为英雄故里,这是未来罗庚村必须慎重考虑的发展工作计划。由是,许益女士指出罗庚原乡在刘氏族谱中修补缺漏的工作,就有必要展开。

作为罗庚刘氏宗亲代表发言人的刘英台在总结发言时表示:

1、首先要感谢马来西亚砂拉越华人学术研究会历尽艰辛对刘善邦民族英雄的身份证实。

2、对刘善邦民族英雄的原故居遗址、其兄长刘世兴的祖墓加以保护,在做好保护工作的同时加以合理的开发利用。

3、将发挥刘氏宗族的力量,召集外出乡贤,结合新农村建设,在村的建设规划中加上英雄故里的标志,建造刘善邦纪念碑和纪念馆,弘扬民族英雄大无畏精神,推动中马友谊。

嘉应学术界客家研究学者周云水博士在回应李海丰的呼吁时表示发言要点:“刘善邦可以作为粤砂合作的桥梁,推进中马两国的文化交往和经贸合作。通过李海丰的研究成果“刘善邦三部曲”,已经确立刘善邦杰出侨领的历史地位。接下来,需要以砂拉越华人研究协会和华人政党的名义,向广东省人民政府侨务管理部门发出公函,建议在刘善邦的祖籍地建纪念馆,深入挖掘学术资源,依托刘善邦这一历史名人,将两地旅游资源激活。推动砂拉越和广东的学术文化交流、经贸往来。”

李海丰参观南洋古道遗留下华侨古宅。

梅州市中国客家博物馆代表郭新志副研究馆员表示,李海丰的倡议适逢其时,博物馆此刻闭馆重新规划展区,他答应将刘善邦三部曲呈上馆方,同时吁请李海丰在未来馆方作出调整时,在规划相关历史展览时,能给与馆方相应的协助。

石隆门华人社团领袖兼本曼查黄扬浪先生回应时指出,他之所以成立石隆门华工史迹文化遗产学会,其目的乃在整合各方力量来进一步推展保护华工历史古迹计划。在砂拉越地区,砂拉越华人学术研究会致力于学术性的研究工作,石隆门华工史迹文化遗产学会则负责规划及推动保护华工历史遗产,他认为这个合作是必须的,是迫切的,因为许多历史遗址面临消失的困境,再不积极推动,这将造成历史记忆断层,进而影响华人在多元民族社会中象征民族地位的价值认同。本曼查黄同时指出,石隆门华工历史事件的独特性在于,刘善邦是本州唯一华人被官方定位为反殖民族英雄,他呼吁中国陆丰市能跟进了解,在未来的文化工作计划中,尝试推动各种纪念活动,甚至能在当地建立纪念馆,如此则与石隆门形成遥相呼吁的作用,彼此互相激荡,也可以促进双边的文化交流工作。

交流会发言热烈,碍于时间限制,交流会在12点45分结束,大家在梅州市华侨历史学会宴请餐桌上继续发言,直到握手道别,许益女士对于是次盛情邀请我会各成员拜访陆丰不果,一直感到遗憾,双方约定接下来分途努力,为“刘善邦返乡”在陆丰市的推展工作创造各种有利的客观条件,相约下一次在陆丰市携手共进。

被誉为南洋古道是嘉应客家人士下南洋必经的港口,这是松口纪念广场。

是次梅州行,除了进行新书推介礼及“刘善邦返乡”交流会之外,团员间中考察与海外华侨息息相关的松口,被誉为南洋古道,是嘉应客家人士下南洋必经的港口,目前遗留下华侨古街码头及广场,团员在黄昏细雨中考察,分外别致。另外,大家在交流会结束后拜访罗芳伯故居纪念馆,获得高浪舟馆长及馆方工作人员的热茶接待,林韶华博士移交赞助金支持馆方活动经费,李海丰赠送新著,实现“罗芳伯与刘善邦”穿越时空的相遇传奇。最后,团员再度造访嘉应客家学院文物馆及资料室,砂拉越考古专员柯佳育先生为大家临场解说设置文物馆的基本学术常规,为将来石隆门客家文物馆的设计提供各种参照样式以资琢磨。嘉应客家研究院内藏有丰富的客家各籍贯族谱,研究员李海丰遍寻陆丰地方志,然相关近代学者在陆丰的历史研究付之阙如,由是,李海丰与夏远鸣协商,未来如果许可,院方安排研究生梳理陆丰近代移民海外的历史概况,其相关著述成果,将有助于理解刘善邦在清中期南渡的历史概况,对“少年刘善邦”的原乡历史图像,则可以扮演重要的参照作用。

访问团在6月2日会广州之际,罗庚刘氏各乡亲已在刘氏祖祠内召开内部会议,陆丰市侨联主席许益女士已经向上呈报刘善邦历史身份的价值及当代意义,目前规划前往八万镇市政府探讨这段历史与中国政府新农村计划结合的可能处,石隆门华人社团领袖兼本曼查黄扬浪先生则向县政府呈报中国行的内容,探讨未来如何进一步结合华工历史事件向中国推荐石隆门华工遗址中的秀丽山水及多元文化,大家分途并进,努力思考如何进一步结合所有力量,为中砂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是次文化交流顺利,这主要是中国驻砂拉越总领馆程广中阁下的大力支持,总领馆各位领事协助,云南历史研究会副会长汤晓梅协助联系陆丰侨联等相关事务,砂拉越华人学术研究会全体同仁在此表达由衷谢意,祝愿中砂文化交流未来能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Last modified onThursday, 13 June 2019 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