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答街系列六】 嘉应会馆办公民学校
- 登载于 小城故事
古晋老故事 / 李振源
与大埔同乡会仅数十米之隔的嘉应同乡会,可算是亚答街上会龄仅次于广惠肇公会的老牌会馆之一。
早在19世纪60年代,当亚答街后半截的地段还未兴建店屋时,嘉应州裔的先贤夏杰儒,已在这里开设一间厂房,并在刚走,会馆才在1941年8月15日正式成立,取名为“砂拉越雷阳会馆”,后来才正名为雷州会馆。
.jpg)
草创之初,会馆暂以大井巷54号“广益栈炭店”二楼作为临时办公室,不久后,以7千元的价码,买下亚答街门牌60号的店铺,经一番修茸后,准备择吉举办新会所落成启用茶会时,日本鬼子的铁蹄踩进了古晋,公会陷入冬眠。
光复后,雷州会馆恢复活动,于埋首照顾同乡的福利外,也积极的参与华社的工作,派遣代表与另12个社团,组成了中华中小学的校董会,统筹统办古晋华文中小学的事宜。
经历了一甲子岁月,雷州会馆的理事会新近再创新猷,于千禧年时,在三哩大圣爷路的华裕园,添置一座新的店铺,充作新会所之用,原来应届理事会主席谢永成和诸执委,鉴于亚答街的旧会馆位处闹市,在主办各种活动时,面对着很多现有环境所带来的问题,因此便着手物色适宜的地点,最终敲板决定购下华裕园的一栋角落间店屋,且在经装修后,正式乔迁入新会所,使雷州会馆进入另一个里程碑。
.jpg)
按照雷州会馆的记录,古晋约有两千名雷州人,他们的先人多靠劳力谋生,教育水平普遍上不高,但他们的第二、三代,不仅都有良好的教育,且融入社会而皆获得不俗的成就,于近十几年中,在各领域崭露头脚,很多更加入雷州会馆的领导层,给会馆带来了欣欣向荣的新景象。
且说在战后,上述乡会组织所办的学堂,于“统筹统办”的号召下,全归纳进华小校董会所管辖下的五间华小,亚答街自60年代开始,再也没有学堂在此设立,但她曾经是华文教育摇篮的历史地位是不容抹杀的。
和各属学堂一样,很多乡会组织在近几十年,陆续的撤出商业活动日渐繁忙的亚答街,而目前会馆仍设在此街道上者,就只剩下海南公会,其他的包括广惠肇公会、嘉应同乡会、大埔同乡会和雷州会馆,则店产与招牌依旧在,但却已乔迁到各自的新会所办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