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带一路” 十年征程
- 登载于 时评/专栏
“一带一路”的前世今生
古晋中总马中经贸组主任 张光福
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到访哈萨克斯坦,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同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尼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至此,“一带一路” 这一跨国经济带倡议正式被涎生。该倡议以“共商、共建、共享” 为根本原则。
在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Richthofen.Ferdinand Von)在他著作《中国》一书中,首次用“丝绸之路” 一词来称呼东西方文化交流路线。 所谓“丝绸之路经济带” 简称一带,从中国大陆出发沿着陆上丝绸之路,以欧洲为终点。一是经中亚、俄罗斯到达欧洲;二是从新彊经巴基斯坦到印度洋、中亚与西亚到达波斯湾及地中海沿岸各国。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简称“一路”,乃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沿海港口经过南中国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或到南太平洋。
“一带一路” 倡议提出后,得到国际社会热烈响应,根据中国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贤东在7月18日新闻发布会披露 至2023年6月底,已152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参与“一带一路” 建设,共签署了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 合作文件,是中国面向全球提供的重要合作平台。2023年是“一带一路” 倡议提出10周年,海內外专家及学者相继主办论坛回顾和总结“一带一路” 十年来的成就和经验,为“一带一路” 未来 的发展提出建议,展示了对通过“一带一路” 实现互利共赢的美好前景充滿信心。
“一带一路” 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惠互利的需要,将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行稳致远。
“一带一路” 倡议的核心乃借助“丝绸之路” 文化內涵打造更开放、包容的国际经贸合作平台,在全球经济与人口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协议中152个国家GDP总值超过20万亿美金,占全球GDP超过23%,人口约37亿,占全球人口总数47%以上。2017年3月,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第2344号决议,呼吁国际社会通过“一带一路” 建设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一带一路” 推行中的非议
“一带一路” 在推行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特别是西方及印度媒体大事渲染“一带一路” 是债务陷阱外交,引起一些国家的担忧。这显然是西方国家故意抹黑。除了中国政府反驳外,所谓债务陷阱的指控也受到学者们广泛质疑。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学院教授黛博拉. 布劳蒂加姆(Deborah Brautigam) 认为债务陷阱外交的描述, 是对中国快速崛起及对全球影响力的扩大而引发的焦虑。根据其2019年一篇研究论文显示,大多数债务国是自愿同意贷款,拥有与中国合作的经验。另外,纽约经济学家阿纳斯塔西娅. 帕帕廸米特里烏(Anastasia papadimitriou) 在分析“一带一路” 倡议后称,与其说是新殖民主义,倒不如说是经济区域主义。同时,纽约的研究中心Rhodium Group也指出, 中国在债务重新谈判上影响力经常被夸大, 往往谈判结果对借款人有利。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普拉杜纳. 比克拉姆拉娜(Praduma Bickram Rana) 表示, 尽管“一带一路” 倡议面临许多实施问题,这主要是新冠疫情的大流行,但所谓债务陷阱外交的讲法不能成立。 虽然有些国家在偿还债务方面面临困难,但中国愿意通过部分债务减免等宽松政策让债务重组。马来西亚交通部长陆兆福在2023年4月3日接受访谈中亦称,“一带一路” 並非债务陷阱,期待与中国开拓更多合作。另外,他也谈到东海岸铁路项目(ECRL)进展顺利,已经完成40%,且将于2027年投入营运。马来西亚首相安华3月份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发表主题演讲称:“疫情已经过去,各方应该努力恢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一带一路” 倡议的势头,在合作与团结的精神下密切合作,致力于减少不平等,促进社会公正,提高所有人的生活水平。大家携手走出疫情困境,迈向充滿活力和可持续的经济复苏之路”。
6月初“一带一路” 十年成果和愿景--紫荆文化论坛在香港举行,论坛共邀请16位国际知名专家学者提出建议。其中英国剑桥大学前高级研究员马丁. 雅克(Martin Jacques)表示,“ 一带一路” 是一项开放性、全新的、规模极其庞大的倡议,提升了发展问题在全球的中心地位,让中国代表发展中国家发出强有力的声音,成为地缘政治的新力量。“一带一路”以中国哲学思想为核心,主张双赢,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国际体系。主张以多数人而非少数人的利益为主导。
同时,美国知名学者、全球化智库(CCG)高级研究员龙安志(Laurence Brham) 亦 称 ,“ 一带一路” 正在实现“全球化再平衡” ,形成一个集设施、制造、加工、贸易及服务产业的实际投资,具包容性的全球化模式,同时,通过提供融资而非单纯的援助促成商业合作。而人民币的国际化也让越来越多“一带一路” 国家进行人民币跨境交易,使其影响力日益強大,也是“一带一路” 的核心战略。
“一带一路” 的契机与成果
10年来, “一带一路” 倡议取得丰硕成果,在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的基础上,以“六廊” 、“六路”、“多国”、“多港” 为主要框架,大批务实合作项目扎实推行。“一带一路” 的大家庭不断扩大,为世界经济发展引入源源活水,2013至2022年,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额年均增长8%,双向投资累计突破2700亿美元。根据中国发改委发布的资料,2023年上半年,中国对“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进出口同比增长9.8%,高出整体增速7.7%;对有关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增长19.6%。在基建方面,中寮铁路累计发送旅客1640万人次,货物2100万吨;雅万高铁(雅加达至万隆)开始联调联试、匈塞铁路匈牙利段全面进入铺轨施工阶段。今年上半年,中欧班列开行8641列,运送货物93万6000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6%、30%。
中国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贤东还表示,共建“一带一路” 资金融通力度不断加大,发挥政策性金融运作,鼓励丝路基金稳建拓展,为共建国家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同时,中国正在统筹谋划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共建“一带一路”,拓展健康、绿色、数字、创新等新领域合作,将打造各方发展的新空间。
今年6月,中国与阿根廷签署共同推进“一带一路” 建设的合作规划,以深化 双方在基础设施、能源、经贸、金融、人文领域互利合作,为企业创造更多合作的机遇。目前拉丁美洲三个最大的经济体巴西、墨西哥、阿根廷都已加入“一带一路” 全球基础建设发展项目。此外,中国近期同洪都拉斯签署“一带一路” 谅解备忘录。
另一方面,东盟国家更要把握“一带一路” 的契机,中国连续13年保持着东盟最大贸易伙伴地位,从2020年起,东盟也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东盟和中国都是RCEP的成员国,双方合力构建区域合作的框架和机制,通过促进贸易自由化、产业链的互补,提高中国与东盟科技创新及产业升级、人才的培训、交流和技术合作,提升绩效及产品质量,并完善区域数字贸易及电子商务的发展。“一带一路” 倡议对RCEP起着主导作用,特别是对于项目在资金上的支持,使中国+东盟成为更全面的战略伙伴,希望马来西亚能够把握机遇,通过科技创新及人才交流,有效地为经济成长增加助力,以实现共荣共赢。2023年正值“一带一路” 倡议提出10周年之际,相信隨着第三届“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将呈现更多的合作成果和更加美好的合作前景。
正是: 万里征程经十载, 乘风破浪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