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不惧风雨、稳健前行

作者:中国驻古晋总领事程广

 2021年,对中国而言,意义非凡。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对世界而言,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全球经济复苏势头不稳,通胀、能源、供应链等危机相互交织,新的脆弱点、贫困带、动荡源不断出现。如何战胜这场疫情?如何实现经济稳定复苏?这是各国人民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

面对时代之问,在习近平主席坚强领导下,中国经济承压而上,以韧克难,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科学统筹抗疫情、稳经济、保民生等紧迫任务,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发展,改革开放创新深入推进,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再次交出了让世界瞩目和令中国人民满意的精彩答卷,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全年GDP增长8.1%,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10万亿元,达到114.4万亿元,人均GDP突破了1.25万美元,超过世界人均水平,非常接近世界银行的高收入国家门槛。外贸总额增长21.4%,达39.1万亿人民币,按美元计价,贸易规模达6.05万亿美元,实现顺差6764亿美元,在世界所有经济体中最多,也是人类有史以来单一国家贸易量的最高记录。其中对东盟贸易额5.67万亿元,东盟仍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贸易额11.6万亿元,增长23.6%,创八年来新高。外汇储备达32502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一系列经济数据折射出,中国经济足以抵御风浪,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粮食生产发挥“压舱石”作用。农业是百业之基,粮食是立足之本。近年来,国际粮价上涨趋势明显,造成多国通胀压力,中国继续坚守住“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推动各种稳定粮食生产的政策落地,实现全年粮食总产量13657亿斤,增长2%,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播种面积17.64亿亩,连续两年增加,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防范了中国粮食对外依存度节节攀升,为粮价稳定、物价稳定和经济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高质量发展推进。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取得喜人成绩。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国天眼向世界发出邀约,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任务相继完成。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24.7%、17%、18.3%、18%。需求结构稳定改善,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80%。节能降耗扎实推进,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产量分别增长145.6%、42.1%。政府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印发《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为中国高水平科研发展提供新的政策指导。中国科研人员210万人,为全世界最多。研发经费支出2.8万亿元,增长14.2%,占GDP的2.44%。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最新《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创新指数位居世界第12名,超过日本、加拿大等发达经济体。

三、人口总量保持增长,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人口问题是“国之大者”。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口问题,准确把握人口发展形势和人口与经济社会相互作用的客观规律,作出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等重大决策,推动人口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021年中国人口总量为14.126亿,较上年增加4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增加1205万人,达9.14亿人,乡村人口降至5亿以下,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64.72%。

四、民生持续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增强。就业是民生之本。2021年各项稳就业、促就业的政策措施不断落地,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延续实施,《“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等纲领性文件先后出台,为就业大局稳定、劳动者技能提升、重点群体就业提供了有力保障。去年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增加83万人,超额完成全年1100万人以上的预期目标。此外,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增长9.1%,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至29.8%。市场物价保持平稳,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9%,低于3%左右的预期目标,实现了稳增长与惠民生的互促共进,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五、持续对世界做出巨大贡献。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去年中国GDP占全球经济比重预计超过18%,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预计将达到约25%。中国坚持扩大开放,外贸、外资、消费规模和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占比创四个历史新高。实际使用外资首次突破万亿元,达到1.1万亿元,增长14.9%,新设外资企业4.8万家,增长23.5%,实现引资规模和质量“双提升”。“引进来”的同时,“走出去”也平稳发展,全年对外直接投资9366.9亿元,增长2.2%。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增长7.9%,占比提升到14.8%,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多双边经贸关系取得新突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如期生效实施,标志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落地,必将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支持世界抗疫、促进共同发展,体现了大国担当。中国履行把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承诺,已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0亿剂疫苗。还继续源源不断向国外输送抗疫物资,共提供3720亿口罩、42亿件防护服,84亿份检测试剂,推动形成应对大流行病的国际合力。我们还积极开展应对气变、保护自然国际合作,为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2022年是中国人民意气风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之年。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经济形势更趋复杂严峻、发展任务更加艰巨,但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变。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都将坚定不移地推动高质量发展、继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全力以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习近平主席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不惧风雨,不畏险阻,必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披荆斩棘,行稳致远!

 

Last modified onThursday, 27 January 2022 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