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染疫延迟回诊 牙龈冒硬币大肿块竟是血管瘤
- 登载于 保健123
(优活健康网记者黄苡安/综合报导)一名74岁妇人,5月因右下牙龈肿大,在诊所接受切除牙龈手术,术中不明原因血喷流而出,转往医院急诊。初步评估为小动脉破裂导致大量出血,经放置止血敷料与骨蜡,静脉滴注抗血栓溶解药物止血,一周后伤口愈合良好,医师建议牙周治疗追踪,但妇人因疫情严峻不敢前往医院,拖至7月才回诊,但相同位置已长出颗粒状肿块,大小约如一元硬币,切片送病理诊断为罕见的血管瘤。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仁爱院区牙科医师王君翎表示,出血不止常发生于拔牙或口腔手术后,当民众感觉口水有咸味,怀疑口腔出血时,切勿慌张,如为唾液混杂血丝,保持口腔与伤口干净即可,若伤口不断冒出鲜血,建议使用干净纱布或湿润茶包,压迫伤口半小时,多数情况能达止血,若依然无法顺利止血,应尽速至医疗院所处理。
王君翎指出,根据出血来源不同,处理方式也不同。若是牙龈的出血,清除伤口发炎组织与未附著的血块后,视情况以放置止血材料并缝合伤口。若为骨头出血,会使用骨蜡填塞。若为血管性出血,多使用电刀或缝合,封闭血管末端。此外,文献指出拔牙后出血和抗凝血药物,并无太大相关性,未控制的高血压、术后伤口感染、牙周发炎等更容易导致口腔出血,因此牙科治疗后勿自行停药,应依从医生指示,以减少心脏血管额外的风险。
王君翎提醒,在疫情期间,除了减少出入公共场所、配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口腔清洁照护也不容懈怠,牙龈出血多由牙龈炎或牙周病引起,而唾液中新冠病毒可藉由血液到达全身引起并发症。根据欧洲牙周病学联合会(EFP)研究显示,新冠患者若同时患有牙周病,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提高3倍,死亡机率高出9倍。
(文提供/优活健康网编辑部)
Last modified onWednesday, 15 September 2021 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