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 千万别低估感冒的危害性

IMU 大学内科兼传染性疾病部教授高贵财医生强调流感不会挑三拣四, 无论年龄大小或有各种健康状况,任何年龄层都有可能感染。 IMU 大学内科兼传染性疾病部教授高贵财医生强调流感不会挑三拣四, 无论年龄大小或有各种健康状况,任何年龄层都有可能感染。

最近,台湾女演员徐熙媛和中国演员梁祐诚病逝的新闻,再次引起了人们对流感危害性的关注,许多人都在疑惑“怎么可能会发生这种事?”然而,尽管这些新闻证明了流感确实会致命,但人们对流感仍存在很多误解。

IMU 大学内科和传染性疾病教授高贵财表示:“许多人仍然认为不需要过于担心,只有在寒冷气候情况才需要担心流感。即使他们生病了,往往也会认为病情轻微,几天后就会康复。值得庆幸的是,大多数人都能在没有任何并发症的情况下顺利恢复,但是,有些人的情况却不太好,如同最近这些备受关注的病例。”

“无论如何,发生上述事件之前,许多人仍然对流感一无所知。”

流感临界点
“一般情况下,流感与发病迅速的高烧有关,人们可能今天处于良好状态,明天就发高烧。接下来,有些人会感到身体疼痛、喉咙痛和呼吸急促。这些是流感的四种典型症状,通常会在感染后的24 到 48 小时内出现”,高教授这样解释。

许多人往往会想要继续坚持忍耐等症状缓解,但是,三天内都不退烧的高烧情况可能是并发症的前兆。他进一步解释,那些出现烦躁、激动和意识变化状态(比如思维混乱)等症状的人应该立即就医,这些症状在儿童和老年人中更为常见。另一个容易被忽视的警告信号是呕吐,因为这通常会被联想为与食物中毒有关。

高教授补充说明儿童的症状可能略有不同:“儿童病情可能会很快恶化,他们会变得非常安静或昏昏欲睡,而且容易脱水。另外,他们呼吸时也可能会发出很多不正常的声音,我们称为呼吸杂音,这意味着他们开始呼吸困难,而且血氧水平也可能较低。”

“但是,你不应该等到这些迹象出现才去看医生!人们可能会因为忙碌或固执,总是找各种理由不去看医生,即使周围的人已经清楚看到他们身体不适。所以,我的建议是,千万不要等待!尤其如果你属于高危人群,例如:孕妇和年龄5岁以下的儿童,患有哮喘、糖尿病、高血压或心脏病等并发症的成年人,或者吸烟或吸电子烟人士。这些因素都会提高并发症的风险,如果上述情况没有得到良好的控制,并发症风险会更高。”

除此之外,高教授也指出,许多人甚至没有意识到潜在的健康状况可能会增加他们的风险,因此一个人可能看似健康,但仍然会出现肺炎等并发症。

你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预防流感呢?
流感疫苗于 1945 年首次使用,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方法,人们应每年接种以预防最新的流感病毒株,同时防止出现严重且可能致命的并发症。

肺炎就是其中一种并发症,同时也是2023 年马来西亚人的主要死亡原因,20 年来首次超过了冠心病,女性、年龄60 岁以上老年人群和华裔的肺炎发病率更高。

“遗憾的是,马来西亚人对流感可能致命这件事缺乏醒觉意识,因此几乎没有动力提前保护自己。另外,由于马来西亚没有明显的流感病例高峰季节,而是零星爆发病例,因此往往难以预测。免疫力需要大约 2 周时间才能形成,所以那些等到疫情爆发才接

种流感疫苗的人,在这段期间仍然容易受到病毒感染。”高教授进一步解释:“这正是人们每年都需要接种流感疫苗的重要原因。”

他补充说明,简而言之,接种疫苗的人和未接种疫苗人士之间的区别,等同于接受过自卫训练和从未接受过训练的人。两者受到攻击的风险相同,但曾经接受过训练的人(接种疫苗人士)与未接受过训练的人相比,更有机会可以对抗攻击者(流感病毒)。

“理想情况下,我建议所有年龄6个月及以上的人群都应该接种疫苗,更针对性的措施则是让所有并发症风险较高的人群接种疫苗,其中包括2岁以下和65岁以上人群、孕妇、患有糖尿病、哮喘、心脏病、肾病、肥胖等并发症的成年人、免疫系统较弱的人、医护人员,以及幼儿或老年人的护理人员。” 高教授强调:“请记得每个人都处于危险之中,流感不会挑三拣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