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研究团队发现蝙蝠软蜱 吁注意传播病毒风险
- 登载于 国际
(综合10日电)新加坡与海外研究员共组的跨国团队在新加坡10种蝙蝠身上发现2种软蜱。专家指出,蝙蝠身上的软蜱等寄生虫往往仅以蝙蝠为宿主,尚无证据显示这些软蜱会叮咬人类,但若遭叮咬可能引发疼痛、发热病症,不可忽视传播病毒风险。
蜱是一种寄生性生物,可能寄生于哺乳类、鸟类、爬虫类等动物。这次在蝙蝠身上发现的类型,尚无证据显示会叮咬人类,然而,近年蜱虫构成的疾病传播风险受到关注。新加坡联合早报报导,2011年至2020年间,由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领导的研究团队,在新加坡11个地点铺设雾网等陷阱暂时困住蝙蝠,以便对蝙蝠身上的寄生虫进行采样与分析。
蝙蝠是夜行性动物,研究员只能在入夜时进行工作,一般在傍晚6时开始设网,到了午夜才完成样本收集。研究员全程需要全副武装,佩戴防护设备以免感染潜在病原体。
报导指出,样本带回实验室后的分析工作相当耗时,透过显微镜才能确定蜱虫的种类。而新加坡已知有大约25种蝙蝠,跨国研究团队捕捉到的蝙蝠,包括长舌果蝠、短耳犬蝠,以及短吻果蝠。根据研究团队日前发表的报告,在10种蝙蝠身上发现2种软蜱,为Ornithodoros batuensis 和 Argas pusillus,前者是首次在新加坡发现。
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专家刘虹妏受访表示,软蜱有传播病毒的风险,也曾有寄生在人类身上的案例,全球的蜱虫监测工作近年持续加快,新加坡对软蜱的研究不足,应投入更多资源以了解蜱虫的生物多样性与分布情况,以及其在复制和传播病原体所扮演的角色,了解这类寄生虫对公卫构成什么样的威胁非常重要。
不过,报导指出,蝙蝠身上的软蜱等寄生虫往往仅以蝙蝠为宿主,并只出现在蝙蝠栖息地周围,目前没有证据显示这些软蜱会叮咬人类。刘虹妏表示,只要人类不打扰蝙蝠的栖息地,应该就不用担忧会有任何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