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压学运酿1400死 孟加拉前总理遭判死刑

  • 登载于 国际
孟加拉前总理哈希纳。 孟加拉前总理哈希纳。

(综合18日电)孟加拉前总理哈希纳因镇压去年的学生示威遭控违反人道罪,遭当地国际罪行法庭(ICT)判处死刑。判决公布后,孟加拉外交部立即正式向印度提出引渡要求,但印度至今未展现进一步动作,在两国关系间投下新的变数。

综合外媒报导,哈希纳去年7月被指示意军警以致命武力对付反对公务员配额制度的学生运动,造成至少1400人死亡,国内外强烈批评声浪高涨。她于同年8月宣布辞职后飞往印度,目前仍居于德里一处安全地点,并受到印度政府全面性保护。她稍早受访时也向《印度斯坦时报》表示,感谢印度在过去一年给予她安全的避风港。

然而,ICT本周裁定哈希纳在煽动、下令杀害、未能阻止暴行三项指控上全部成立。法官莫尊德直言,“我们决定仅给她一个刑罚──死刑。”

判决立即引发孟加拉外交部行动。该部表示,根据孟印现行引渡条约,印度有义务将被定罪者移交,并称任何国家替危害人道罪的被告提供庇护,都是极不友善的行为,并质疑印度迟未表态。

印度对此保持相对低调。外交部声明强调,印度致力于确保孟加拉人民的和平、民主、包容与稳定,并将持续与所有相关利益方保持建设性对话,但并未对引渡请求作出正面回应。

哈希纳去年抵达印度仅数小时,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就曾指出,她是向总理莫迪政府申请短暂访问。外界当时普遍认为她将很快离境,但一年多过去,印度官方仍未透露她后续动向。

目前印度有多种可能选项:其一是确定孟加拉审判程序符合国际标准后接受引渡;其二是基于合理迫害疑虑拒绝请求;亦或要求孟加拉先就公平审判、人身安全、国际准则等作出具体承诺,再决定是否交人。

孟加拉国内对此案情绪仍相当激动。许多在抗争中失去亲人的家属认为判决象徵迟来的正义,但同时也关注印度是否愿意配合引渡。另一方面,哈希纳本人则在声明中指控审判有偏见、带有政治动机,并强调她不怕面对真正的法庭。

随著孟加拉2026年国会大选逐渐逼近,哈希纳的去留、以及印度的态度,恐将成为影响南亚政治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