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俊凌:秀中文容易懂中文很难 这句道出大马教育与多元政策的最大矛盾。

砂拉越人民联合党石角支部青年团团长曾俊凌。 砂拉越人民联合党石角支部青年团团长曾俊凌。

(古晋13日讯)首相安华以其频频秀中文博掌声,不如勇于跨出和改革教育政策,宣布承认统考,后者更能让世人赞许。安华在提呈2026年度财政预算案时,再次秀出一两句中文名句,这并非他首次在公开场合“秀中文”,早前在国际会议与外交场合上,他也曾以中文问候嘉宾,以展示“多元文化的马来西亚形象”。

砂拉越人民联合党石角支部青年团团长曾俊凌指出,这一幕的确令人印象深刻和博得一些掌声,似乎也在告诉别人,他重视中文。然而,掌声过后,一股淡淡的讽刺和更多地质疑也随之而来,若真懂中文的深奥哲理,为何在教育政策上,却迟迟不愿让中文教育获得应有的地位?

说一句天下为公容易;却难让“天下为公”成为国家教育方针;说一句饮水思源,却不容易让承载几代人努力的独中与华小教育体系,得到公平拨款与制度保障;唯有承认统考,才算真正实践教育平等精神,否则凭一句有教无类也是徒然。

一边在讲台上吟诵中国古训,一边却让数十万名独中生的努力被视而不见:这种做法不能代表,或显示安华是重视马来西亚的华教。当中文被用作修辞工具时,它是动听的;但当中文教育需要被制度保障时,它却成了敏感的,这是马来西亚最讽刺的。

反观砂拉越政府,态度鲜明而务实,早在多年前,砂政府便承认统考文凭,并每年持续拨款予独中与华小,砂政府深知,多元教育不是威胁,而是国力的根基。

在砂拉越的语境中,不同语言的学校并肩而立,彼此尊重,互为补足;正因如此,砂拉越社会的种族关系普遍更和谐、更少对立,这恰恰是联邦政府该学习的经验。

安华或许真心喜爱中文,也了解其中的智慧与哲理;但若这种欣赏仅止于舞台上的“文化表演”,而未能化为政策上的“文化实践”,终究只是说得漂亮,做得保守。文化的尊重,不该只停留在语言层面,而应落实在制度的平等上。

一句中文,赢得短暂掌声;一项公平政策,却能赢得长久信任;诸如已故砂首长丹斯里阿迪南率先宣布承认统考与拨款,迄今虽然离世多年,砂人民永远缅怀这位领导。

秀中文容易,懂中文很难,这句讽刺的话,正道出马来西亚教育与多元政策的最大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