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懒人包

新生儿黄疸懒人包

宝宝出生后,大约在医院住2天,便可以开心的和妈妈一起出院。但是医院总会再三叮嘱:必须在出院后2~3天带宝宝去看家庭医生。这是为什么呢?相信许多父母都听说过新生儿黄疸,它到底是什么病?如何预防、治疗?

很多宝宝刚出生几天后,皮肤会变黄,而且黄色从头部蔓延到脚部,这很可能就是黄疸。

黄疸是人体皮肤、其它组织、黏膜等呈黄色的现象,以眼白及皮肤发黄最为明显。它是因为人体血液中产生过量的胆红素所引起。

什么是胆红素?胆红素是红血球经过代谢后的产物,一个成人红血球的“寿命”为120 天,当红血球老化并被化解时,便会释放出胆红素。而胆红素必须被肝脏代谢后,方可经由粪便排出体外。

新生儿为何会出现黄疸呢?新生儿的红血球“寿命”比较短(大约在85天),所以被代谢得快而产生高量的胆红素。加上新生儿的肝脏尚未成熟,不能及时代谢过量的胆红素,就会出现黄疸。

医学上新生儿的定义为“出生后28天内”,所以28天内出现的黄疸,都称之为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分生理性黄疸及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会在新生儿出生后2~3天出现,并在4~5天左右达高峰期,然后在1~2周左右慢慢消退。

如果黄疸在新生儿刚出生的24小时内便出现,而且上升的速度很快并持续超过2周,又或者在出生几周后才出现,便是病理性黄疸。这些黄疸是因为宝宝有某些“疾病”而引起,例如胆管阻塞、肝炎、缺氧、细菌感染等。所以这些病理性黄疸都必须找出原因以治根源。

有些宝宝得黄疸的概率比较高,包括:

● 早产婴儿(定义为37周前出生的婴儿)

● 长兄或长姐在新生儿时期得过黄疸

● 出生体重偏轻(小于2.5kg)

● 喂养母乳

● 出生时有淤血或瘀伤

● 妈妈是O型血液而婴儿为非O型血液

● 亚洲人

喂养母乳的宝宝,得黄疸的概率比较高。这是因为许多妈妈刚开始哺喂母乳时奶水不充足,让孩子水分摄取不充足并体重减轻,体内的胆红素无法有效的从粪便排出体外,为“哺乳性黄疸”。另外母乳中也含有一种酵素,会间接增加肠道里胆红素的重复吸收,为“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可以持续大约3~12周。虽然黄疸退得较慢,但对婴儿毫无伤害。无需停喂母乳,且增加母乳喂养有助于黄疸的减退。

想要降低宝宝得黄疸的风险,妈妈只要确保宝宝奶量摄取充足,有足够的大小便即可。

奶量摄取充足,孩子就不容易饥饿,保持体重在正常状态;于此同时,水分摄取充足、排便通畅,就能让胆红素更顺利地排出。

如果是单纯的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家长只需照医生的吩咐复诊,避免黄疸巅峰期的指数超标。

如果医生发现婴儿的黄疸严重,会替宝宝抽血检验。若是黄疸指数偏高,便需要入院照蓝光治疗。蓝光可以使胆红素变成无毒性的物质排出体外。更严重者则需要交换输血。

黄疸既然都会慢慢退掉,为何还需要治疗呢?

新生儿的胆红素(黄疸)必须保持在一个“安全指标”里,而胆红素的安全指标会随着宝宝的出生天数,是否早产等而改变。如果胆红素超过了安全的指标,婴儿便会出现食欲不振、无力吸奶、昏昏欲睡、呼吸困难、发烧、癫痫症、听力及终身脑部受损,甚至死亡。

有说法认为:晒太阳可以帮助降低黄疸。太阳光线里的紫外线,确实有降低胆红素的功能,但是直接晒太阳光里的紫外线(如红外线)对婴儿皮肤会有伤害,加上过长时间不恰当的照紫外线,也会让婴儿脱水。

阳光中的紫外线必须过滤后,只让温和的蓝光通过,方才安全;而且宝宝的眼睛也必须遮盖保护。所以并不建议家长在家直接给婴儿晒太阳。

家长如果发现宝宝皮肤偏黄且蔓延,便要毫不犹豫的带宝宝给医生检测。新生儿的生理性黄疸普遍并容易避免及治疗,但家长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出院后必须按时带宝宝给医生检查,已避免黄疸对宝宝造成不必要的伤害。